文档介绍:该【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是由【748923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以此来考虑资源评价和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
分为三个方面讲:
资源个体的评价
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旅游资源评价是为大众旅游服务的,评价的结果应当与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选择相吻合。评价工作由研究人员来做,他们的感知环境与大众感知环境常有一定差异。他们能收集到比较全面的信息,对信息的评价常带有某些非大众化倾向
在历史悠久的风景区评价旅游资源时,遇到与景区有关的 神话传说和宗教问题
个体旅游资源评价常遇到如何看待资源独特性问题。独特性是影响资源级别的重要因素。独特性高,吸引范围大
1
2
3
旅游个体的评价
独特性(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01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02
独特性、共性和临近效应
如北京故宫、长城、泰山等
独特性:由于地方的经济文化民族的不同和当地的地貌水体气候的不同造成的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内部共性大小不同。
溶洞类或者乐园类旅游资源个体之间共性较大而独特性小,如浙江瑶池仙境和深圳欢乐谷
名山类和古迹旅游资源个体之间共性小而独特性大,如黄山、华山和故宫、兵马俑
受追求效益最大原则影响,游客参观了第二类的旅游资源后,对其他同类个体就不感兴趣了,而游览了第一类旅游资源后,依然对其他同类个体兴趣较大,也说明了独特性越大,吸引力越大
2
3
4
1
独特性与共性
含义: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这种影响称为临近效应。
01
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02
正效应: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他个体在其附近出现而加强
03
负效应:属于同一类型的观光型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区出现,个体之间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旅游者,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
04
临近效应
临近效应的影响
负的临近效应:黄果树瀑布(左一)和赤水大瀑布(左二),赤水大瀑布资源禀赋很好,但附近的黄果树瀑布名气更大,所以前者很难吸引很多旅游者。
负的临近效应之恶性竞争:
张家界的黄龙洞和龙王洞
黄龙洞托管龙王洞“一洞独秀” 变“ 双龙迎宾”
黄龙洞
龙王洞
分析资源的近邻效应有利于更加切合实际的评价和开发旅游资源。
01
正的近邻效应,应保持自己特色,综合发展,开发多的异类的资源个体。新开发的旅游点级别不能低于最低级别。如黄果树瀑布开发的龙宫洞,使游览时间从1,5小时延长至3小时,内容更丰富,旅游效果显著
02
负的近邻效应,开发最有价值的资源,学会舍弃。如云南石林的县大小石林为人熟知,乃古石林20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开发失败
03
分析资源的近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