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教师幼儿教育随笔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教师幼儿教育随笔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教师幼儿教育随笔
教师幼儿教育随笔1
孩子上学了,穿什么样子的衣服能够让孩子既轻松又舒适呢? 在忙碌的生活里,有很多家长在兼顾工作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孩子合理的穿着,使得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不必要的挫折,或养成更深的依赖性。这都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所乐见的。 因此,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鞋子、衣裤时要重点考虑以下细节:
一、鞋子
孩子越小,越要买一些方便、易穿的鞋子,最好是用魔术贴由里往外拉过来一贴即可的,不需要穿过任何的小洞洞。如果需穿过小洞再折回来贴上的鞋子,家长们可以把贴带的尾端叠起缝上,防止孩子把贴带拉了出来而又穿不回去。
二、衣服
2岁~3。5岁的孩子,需要逐渐减少有扣子的衣服,转为直接套头进去的衣服。另外有些孩子的头较大一点的,家长们在选购衣服时就要充分地考虑,买些套头的颈位弹性较好的、较宽松的衣服,或是买一些V型领的或肩上扣扣子的衣服。3岁半以后的孩子,可以逐渐增加各种各样的衣服,如:扣扣子的、拉拉链的、系绳子的等。不管是在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穿上宽松的衣服。
三、裤子
裤子宜较宽松,裤头不应太紧。吊带裤(工人裤)、喇叭裤、紧身裤等,当孩子们穿着这样的`裤子参加幼儿园生活时会出现很多的不便。吊带裤虽然可爱但在幼儿期孩子无法自己穿、脱、上厕所,所以不可取,尤其不能穿回幼儿园。大部分的喇叭裤都不便于活动,裤裆太浅又不保暖。另外,喇叭太大,女孩子上厕所还容易尿湿裤脚,很不卫生。紧身裤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裤子太紧不透气,出汗后孩子穿、脱裤子也更困难了。裤子的布料应柔软舒适,不宜粗糙过硬。家长们最好选购纯绵布制造的裤子。幼儿期孩子应选穿橡皮筋裤头的裤子,不宜穿裤头须拉链和扣扣子的裤子。
教师幼儿教育随笔2
一是有感而写。
一些教师知道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也想写,可一旦写起来,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也许一些教师会说,自己每天带孩子,事小又繁琐,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其实写作应该是有感而作,这样写的东西才有血有肉,才有价值。因此,教师在写随笔时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是点滴体会,将它写出来,也比东抄西摘来的东西有价值得多。教师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幼儿生活琐事到活动组织过程,从幼儿园教育到幼儿家庭教育,教师都应注意观察、分析,不断地拓展教育随笔的内容。
二是为用而写。
教师要对自己做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转变观念,把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是写随笔的最终目的。当整个幼儿园的教师都形成一种乐写、会写随笔的气氛后,园领导就要引导教师朝写的终极目标方向去努力,即使写随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达到为用而写的目的,我采取的做法:一是在教师的`每一篇随笔上写批语,要么肯定优点,要么直言不足,以帮助教师提高写作水平;二是和教师一起探讨随笔的写作技巧;三是在业务学习时学那些写得好的随笔,这样既鼓励了写作者,又推广了教师身边的经验,让教师觉得更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营造了全园教师互相学习的氛围。
教师幼儿教育随笔3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言传身教”,意在强调一种好的教育是需要通过良好的言行举止来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的。而在我看来,唯独幼儿教育则是一门身教大于言传的教育。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说的再多还不如直接做给他们看;另一方面,他们还处在一个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是非观并不是特别清楚,他们总会以老师家长的行为为模版去模仿,由此可见,幼儿教育“身教的重要性。
曾经在我实习时,由于没有经验,班级管理很成问题,于是乎在心情不好的状态下,我总用大吼大叫来吓住孩子,但这种方法似乎是只能取到短时间的效果,反而孩子们时间一长,也不怕了,越搞越乱。后来,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说:你总是大声和孩子们说话,他们已经习惯了你的这种说话方式,怎么会听你的呢?你始终要明白,你是孩子们的镜子,你怎样孩子们就怎样。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自己面对孩子时的心态,没过多久发生了一些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今,当我正式踏入幼儿教师的岗位时,不断地在提醒自己,我的“身教”要大于“言传”,我想这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我的一个原因之一。我和他们交谈、上课活动,从来都是很和气,亲切的语气交流,几乎是没有发脾气的时候,所以我良好的榜样也得到了他们的回馈,就是上课时愿意跟随我的步伐走。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对父母,面对着自己的熊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除了打骂就是乱吼,然后孩子却更加逆反,更加让家长头痛。殊不知,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输送到他那的本来就是负面的`情绪和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东西,那又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我们要求孩子规律作息,自己却熬夜玩耍;我们要求孩子多阅读,自己却在那里玩手机不陪伴;我们告诉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在红绿灯前畅通无阻;我们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乱扔垃圾……
太多这样的事情,在孩子和父母之间上演,所以你一面给孩子唱红脸,一面又给孩子唱黑脸,教育与行为是要有一致性的好吗?我的父母们。
著名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曾经和孩子郑亚旗之间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年春节他带儿子去看父母,在车子里拖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带给父母,并对儿子郑亚旗说:“你看,爷爷奶奶想要的彩电,我郑渊洁买给他们了。”这个故事是郑氏父子参加《天天向上》儿子郑亚旗讲的,而且他还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就是,他以后也要给父母买大彩电,时值郑亚旗8岁的事,他能记得如此清楚,受到如此深刻的教育,应该来说,和郑渊洁这一“身教”的举动是分不开的,自己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孝敬父母,父母想要的满足他们,可能对一个8岁小孩说过多的语言都不及于这一举动好。
“身教”是要求教育者展现高素质的时刻,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你“身教”的好,他学的会;不好的,他也学的会。所以,父母们用你们最合格的“身教”教育孩子吧。
教师幼儿教育随笔4
当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这是一件好事情。但笔者觉得,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正在步入一个误区,严重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让笔者忍不住想说道说道。
笔者认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身心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所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以“寓教于乐”的游戏为主。
可是,目前一些幼儿园却以识字写字、简单运算这些本该小学生才学的知识为重点教育内容。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还打出了“双语教学”等招牌,对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也订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游戏相比之下反倒成了“辅助活动”,且模式化现象十分普遍,游戏本身的乐趣大打折扣。可叹的是,这种显然不顾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既违背教育规律,也损害孩子个性发展的做法,还被相当多的家长所认同。家长们争着为孩子选择这样的幼儿园,似乎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起跑线上先人一步,将来上学才能取得好成绩……这种“望子成龙”甚至“拔苗助长”的心态实质上正反映出幼儿教育也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它不仅“小学化”,而且“应试化”了。
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以基础教育为重点,而幼儿教育正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笔者呼吁,别让幼儿教育成为被素质教育遗忘的角落,幼儿园不是“小学预科班”,还那些只有三四岁的孩子们健康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吧!
教师幼儿教育随笔5
在班级中总有这样一些幼儿,他们课堂上比较安静,发言声音小,不够自信;游戏中相对活泼,但是一旦发现被老师关注会感到不自然;交往时稍显退缩,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显得不够主动。服从居多;生活中不添麻烦,大部分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从不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将之称为“中间区”孩子。让“中间区”孩子重塑自信、阳光的积极品格,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启动信任引擎。建立安全依恋
梓涵——对老师持怀疑态度的选择性缄默
梓涵看上去很文静.平时面对老师经常一言不发,喜欢用眼神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和小朋友们自由活动时,却显得很活泼。
梓涵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时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缄默,这往往是幼儿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沉默不语的现象。像梓涵这样的孩子大多在幼儿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这样的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一旦有了信任感,他们就能将爱的感受从父母身上延伸到老师身上。
我开始每天和她保持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多看她几眼,多和她微笑,多说几句鼓励的话,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如此,并表现出真诚。渐渐的,我发现梓涵会有意无意地走到我身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我说说话。信任的引擎开始启动,这正是孩子形成安全依恋的起点。
二、运用“期待效应”,促成发展质变
心宇——害怕展示自己,又让人充满惊喜
处于“中间区”的幼儿不太会展示自己,可一旦给机会让他们站上舞台,带给你的往往是惊喜。一次科学课提问:“袜子口有弹性有什么用呢?”平时不爱举手的心宇怯怯地举起了小手。他的回答尽管声音很小但非常准确:“这样袜子就不会往下滑了。”我没有提醒他要放大声音而是连忙夸奖并走过去,给了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第二天我照例打开班级网站。忽然发现了一篇“感谢褚老师”的新帖子,是心宇的家人写的,字里行间充满感激,说孩子回家兴奋极了,告诉家人褚老师抱他了,而且把他抱起来了,他开心极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给了心宇更多的关注.只要发现他举手了就请他回答问题,而我发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并常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某天午睡起床,他居然将被子折叠得和保育老师不相上下。其实我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个期待效应的实验:孩子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作为教师用充满肯定和期待的影响和暗示给“中间区”孩子带去灿烂的阳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给予持续关注,点燃表现热情
木子——自主自理.却缺乏展现热情
“中间区”的幼儿很多都是自主性强的孩子,不给老师添乱,以至于容易被人忽视。木子就是这样一个不用人操心的孩子。她从进幼儿园开始似乎就不曾麻烦过老师:入厕后会自己将衣裤整理好,午饭从不挑食,午睡时能很快睡着……她几乎从不举手发言,每次又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不在意,你几乎会忽视她的存在。
我觉得木子就像一支美丽的烟火,等待有人将她点燃。但是,对于我表现出的热情,木子似乎不太领情,对我的鼓励和表扬很少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我并不气馁,始终对她保持积极的关注,注意她每天的活动,将她的良好表现记录下来,时常在集体面前展示,并了解她喜欢吃什么、玩什么……这种持之以恒的热情关注逐渐拉近了木子与我之间的距离,渐渐地她会主动要求做一些事情了,小手也开始举起来了……这支美丽的烟火终于被点燃了。
四、发挥同伴互动,实现个人价值
小鑫一从不主动交朋友.始终处于被动位置
要让一个幼儿觉得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成员,就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感到被他人需要。“中间区”幼儿在集体中显得相对较安静.他们在被需要这一点上明显感觉不足。这就有赖于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小鑫很安静。从不主动与人交往,游戏时,他也总是跟随者,从不主动提出要求,他似乎没有在集体中的主动意识。儿童心理学曾揭示:同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发展。我决定找一个能带动他的同伴。我观察到他比较喜欢艺木,艺木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于是我安排他们坐在一桌,经常鼓励他们玩同一份材料或参与同一项活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互动机会。取得一定进展后,我将两人的活动范围扩展为小组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小鑫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发现了自己有价值的一面,笑容也渐渐地在他脸庞绽放。
教师幼儿教育随笔6
我班有个孩子叫李佳颖,用通俗的话说,是一个有灵性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她都能明白老师要干什么,因此老师们都喜欢请她帮忙做点事。比如:拿东西,到别班找人或是做老师之间的传话筒等等。因为她在全班幼儿中的这种“威信”,所以我经常请她当“小老师”,负责在游戏活动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休息时间负责“整顿”纪律。
这天,我照例请出李佳颖做“小老师”, 李佳颖走到台前,和大家玩起了“木偶人”的游戏,她一边带着大家玩,一边不时的用眼神与不听话的幼儿对视,像个老师样的睁大眼睛盯着别人,不守规则的孩子也就不敢再动了。看到形势被她控制得很好,我就到寝室去拿点东西。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教室里却传来了整齐的“龙飞加油,龙飞加油”的叫声。我赶快回到教室,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李佳颖就在龙飞座位旁两人剑拔弩张,互相怒视,都有点怒发冲冠了,谁也不让谁。“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啦?”我赶紧平息了大家的情绪,准备了解事情的经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李佳颖更是大声叫着:“老师他不守纪律,不听我的话。”眼中充满了让我帮助她的目光。原来是李佳颖发现刘豪自己在下面讲话,就叫他到台前“罚跳”,必须她说停的时候才能停下。刘豪果真按照李佳颖的要求不停地跳了起来,这时龙飞发出了“不要听她的话”,引起了李佳颖的极大不满,她没想到还有人敢不听自己的话。她非常生气,径直去找龙飞理论,谁知龙飞不甘示弱:“哼!就是不听你的”,两人就争执起来,谁也不示弱,就出现了刚才的情况。
我赶紧平息事态,心想:龙飞真烦,但是为了表示公平还是当着全班的面教育了李佳颖,叫她对小朋友们要好,不能用惩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碰到难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并让她给龙飞道歉,李佳颖很委屈的样子,眼泪直打转,但她还是表示今后再也不对小朋友凶了。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到了洗手的时间,大家都在洗手洗脸,却传来了很大的哭声。不时有幼儿告诉我“李佳颖哭了,是龙飞把她推倒到了地上”,看来事情还没结束,我把李佳颖从地上扶起来,并询问事情的原因。原来龙飞看到李佳颖动手打另一个孩子,忍不住要打抱不平,一把把李佳颖推倒在地,李佳颖这次终于哭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小老师”的选择不应该是随意的,不能以自己轻松为目的。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后面的日子里,我在选“小老师”时,不再是只选某一个人,而是注重发现谁有进步就选谁当“小老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切都要从小开始培养,这样才能会让他们更好的健康成长!
教师幼儿教育随笔7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