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是由【junjun287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四章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比色法的发展
比色法(colorimetry)是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01
早在公元初古希腊人就曾用五倍子溶液测定醋中的铁。
02
1795年,俄国人也用五倍子的酒精溶液测定矿泉水中的铁。
03
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大约开始于19世纪30~40年代。
04
20 世纪30~60年代,是比色法发展的旺盛时期,此后就逐渐为分光光度法所代替。
05
第一节 概 述
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常用仪器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影响比色与分光光度分析的因素
1 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有色物质颜色的深浅和浓度有关,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测定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目视比色称为比色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称为分光光度法。
光度分析法特点: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一般物质可测到10-3~10-6 molL-1
有一定的准确度。 相对误差为2%~5%
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仪器设备简单。
应用广泛。
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在可见光区(400~760nm)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
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是对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当一束白光通过一有色溶液时,某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溶液的颜色由透过光决定。
透射光与吸收光又可组成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
如CuSO4溶液呈蓝色就是吸收了白光中黄光。
如果将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一曲线,称吸收曲线。
PART ONE
邻二氮杂菲亚铁溶液的吸收曲线
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代表同一被测物质含量由高到低的吸收曲线。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朗伯-比尔定律
吸光度的加和性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3 光吸收的基本吸收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