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读《红旗谱》有感.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红旗谱》有感.doc

上传人:wz_198622 2015/5/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红旗谱》有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红旗谱》有感
——徘徊在主人公掷地有声的豪言中
澄阳小学周玲玲
大学时代读梁斌先生的《红旗谱》,对书中人物对话大多遗忘,唯对主人公朱老忠的“出水才见两腿泥”这句掷地有声的豪言,始终难以忘却。他把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朴素口语,借一个农民革命者的口说出,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看似简单一句话,却道出做人要扎实,不说空话,不图虚名,不做假,不饰非,一步一个脚印。并把十分寻常的生活哲理简化到如此凝炼和精确,以此来诠释人生某个侧面的大道理,的确有着化粗鄙为神奇的效果。不夸张地说,这一句真可以顶一万句。仅此几个字,足使那些动辄千言, 言之无物的“三家村”文章显得苍白无力。一言一蔽之, 由此可见作者对我国冀中农民****惯用语了解之透彻,运用之娴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如果说他是个红色作家, 倒不如说他是个反映时代真实面貌,为那个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讴歌立传的文学艺术家。
这种用农民易懂易记之俗语来灌输人生至理,恰恰在无意中应合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最具体、最贴切、最鲜明、最入微的典型转化。这种信念如今已渗透到了中国各个层面所有人的心中,尽管他们在表达个人意愿和意志时所用的词语各自有异。而这句简约而又明了的微言大义更直接,更易为“引车卖浆”者们所乐见。“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这句如今仍鲜活在豫南农村至刚至正的口语,与朱老忠的“出水才见两腿泥”有同工之妙。这就更加证明了生活在中国这个阶层的群体, 一脉相承的思想和语言体系是永远不变的。他们熟练地运用这类俯拾即是的精辟语句来直截了当地阐明要表述的意思,私毫不拖泥带水。由此可见,这类看似大俗其实是大雅的口头语言的生命力是永不衰竭的。所以有人说,真正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随便从哪个角度看,所论都应该有据。
言必行,行必果,一语千钧,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和原则,是儒家仁、义、礼、智、信中的“信”之一字含义上的延伸。千百年来我国各阶层民众正是因为一直遵循着这些基本的处世信念, 他们总能以最简要最贴切的话语一言中的。由于有了优秀语言这个先进载体的运作,, 又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并传布,通过他们的认知理解和再加工,然后以他们那更简约的语言方式,把这些经典口语化,让所有的底层民众易记易解易于规范。由此可见,他们
的聪明才智也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把语言精确到不能再精确的程度,从而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处处以格言来激励个人和群体行为,时时以实际行动向人们昭示自己的品行。他们始终奉行着一个原则,以成功后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所以说唯“卑贱者最聪明”。
有史以来, 社会各个阶层的有志之士,正是因为存有这种坚轫不拔的信念, 才使他们在坎坷一生中不畏艰险屡仆屡起。请看一生多次落第“才非干宝,雅爱搜神”的蒲松龄, 在潦倒失意,万般困苦中,以一孔柳泉,一壶菊茶,一枝走如龙蛇的生花妙笔,穷毕生之力, 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聊斋志异》这一谈狐说怪的文言短篇小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被后人戴上了“文言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无独有偶, 曾自嘲为“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吴敬梓, 因了这一信念, 在困居南京日, 仍心若奔马,笔耕不辍。冬夜著书时常因无钱买炭取暖, 便叫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