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试题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试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 1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奔涌/投奔 蛮横/飞来横祸 包扎/安营扎寨
B.矗立/伫立 砂砾/众口铄金 强迫/强词夺理
C.苍劲/刚劲 担负/担惊受怕 边塞/敷衍塞责
D.缭绕/瞭望 绚丽/徇私枉法 缝补/天衣无缝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幅画原本已经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B.甘肃祁连山重大生态污染事件历历在目,若还守不住这绿水青山,惩罚可从来不会缺席。
C.纪律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叹为观止。
D.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目空一切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对偶)
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比喻)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反问)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借代)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
2 / 10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夜阑人静,一片孤寂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喜欢雪景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7、默写。
①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② ,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衡于虑
③行拂乱其所为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4 / 10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5.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裕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再见,萤火虫
①扳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②发源西山的昆玉河,加上湖、林、塘、苇、野鸭……玉渊潭堪称京城最清洁的水园子了,也是惟剩野趣的地儿,她的湖冰和早樱都很美。即便如此,其夏夜却让我黯然神伤,那一盏盏清凉似风的小灯笼呢?那明明灭灭、影影幢幢的小幽灵呢?连续几个夏季,我一无所获。我知道,对水源有洁癖的萤火虫,若不在这落脚,恐怕城里也就无处投亲了。
③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故乡有个说法:天上几多星,地上几多萤。所以,每捉了它,却不敢久留,先请进小玻璃瓶,凝神一会,轻轻吹口气,送它跑了。我怕天上少了一颗星。
④萤虽虫,民间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蚈、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耀、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去形容别的。那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它静静的、微微的,很聪慧、很羞涩,像什么人的目光。它能激发你无穷的灵感。
⑤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可爱的想象,多灿烂的心愿。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4 / 10
⑥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首《七夕》,我以为是萤文中最好的。作为虫,“萤”字飞入古诗中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
⑧曾看到一篇哀悼萤火虫的科普文章,称其比华南虎等明星更重要,因为它属于“指示物种”,意思是说,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基础性、标识性的生物,若其濒危,证明生态环境已极恶劣。萤很单薄,水污染、光污染、农药化肥,乃其致命敌。
⑨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到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
⑩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节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有改动)
1.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④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萤火虫的特点?试简要概括。
2.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下面加点句子的意思。
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
3.阅读第⑧段,试概括本段的两层语意。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6 / 10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6 / 10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写作题(4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个广场。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请你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2)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3)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加以具体说明;(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7 / 10
参考答案:
一
D
D
D
C
B
(1)荡胸生曾云
(2)岱宗夫如何?
(3)绿杨阴里白沙堤
(4)几处早莺争暖树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水中藻荇交横
二
1. 孟子 战国
2. ①田地②同“横”,堵塞,不顺③违背④在国内
3. 通过这些,使他们的心惊动,性格坚忍。
4. 出身卑微,饱经磨难,终有所为
5. 贴近主题,联系实际即可
三
1.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2.现代人应该感性一点,多一点可爱的想象,多一点对诗意的追求。
3.(1)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标识性物种。(或:萤火虫的存亡标志生态环境的好坏。或:萤火虫在自然界很重要,是生态环境好坏的标志。)
(2)萤火虫濒危的主要原因。(或:萤火虫的濒危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各种污染)
4.作者体会到的“美”是记忆中的萤火虫的美,是有萤火虫的那个时代很美(或萤火虫勾起的过往的人与事很美)。作者体会到的“疼痛”则是现在很难见到萤火虫的惆怅,现代人已经很难感受萤火虫带来的无限想象和诗意的遗憾。(或:美好的事物与时光流逝的感
8 / 10
伤)
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