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性能试验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性能试验研究.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25/4/4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性能试验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性能试验研究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性能试验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性能试验。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受弯钢筋配筋方式下的受弯构件的弯矩承载能力及变形性能,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配筋方式的受弯构件性能差异。
通过试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较好,钢筋使用效率高,可显著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2、不同配筋方式对受弯构件的性能影响较大,采用T型受弯钢筋和具有间隔的肋间距配筋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3、通过试验得出了不同配筋方式下的破坏模式和变形形态,可为相应工程的实际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配筋方式、弯矩承载能力、变形性能
1.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新建和改造工程中采用预应力砼结构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预应力砼结构相较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能力和刚性,同时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高强度钢筋,以此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而在预应力砼结构中,钢筋作为承受预应力的主要材料,其使用效率和质量直接对结构的性能产生影响。
冷轧带肋钢筋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钢筋材料,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预应力砼结构中。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受弯构件采用不同的配筋方式,而不同的配筋方式对受弯构件的性能影响也不同。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配筋方式下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弯矩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为相应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 试验设计
材料
本次试验采用了轻度预应力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450kg/m3,砂350kg/m3,砾石600kg/m3。受弯钢筋采用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其直径为8mm,屈服力为784MPa,断裂力为985MPa。
试件制作
本试验共制作了16个受弯构件,其中CP6和CP8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肢弯曲和普通T型受弯钢筋配筋方式,其余14个试件采用不同的间隔的肋间距配筋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每种配筋方式均制作两个试件,试件的截面尺寸为150mm×200mm。
(图1 不同配筋方式示意图)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四点弯曲试验方法,试验设置两个加载点和两个支撑点,距离分别为a和L-a,其中a为跨度的1/3。试验加载方式为施加单调加载,。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弯矩承载能力
试验中测得的每个试件的弯矩-挠度曲线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不同试件的曲线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配筋方式对受弯构件的弯矩承载能力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采用T型受弯钢筋配筋方式的试件CP6的承载能力最低,·m,而采用肋间距为200mm的间隔配筋方式的试件CP12的承载能力最高,·m。
(图2 不同配筋方式下的弯矩-挠度曲线)
变形性能
通过试验得到的受弯构件的变形特征如图3所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采用T型受弯钢筋配筋方式的试件的变形较大,试件出现较明显的裂缝,而采用肋间距为300mm的间隔配筋方式的试件变形较小,试件外观完好。
(图3 不同配筋方式下的受弯构件变形状态)
破坏形态
通过对试件的破坏形态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采用T型受弯钢筋配筋方式的试件主要发生的破坏模式为挠曲破坏,而采用肋间距为300mm的间隔配筋方式的试件主要发生的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这说明不同的配筋方式对受弯构件的破坏模式产生了显著影响。
4. 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800MPa级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较好,钢筋使用效率高,可显著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2、不同配筋方式对受弯构件的性能影响较大,采用T型受弯钢筋和具有间隔的肋间距配筋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3、通过试验得出了不同配筋方式下的破坏模式和变形形态,可为相应工程的实际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