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3套试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题.doc

格式:doc   大小:1,46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套试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题.doc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5/4/7 文件大小:1.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套试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3套试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题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3套试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复习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复习题
选择题
,能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的是( A )
A. B.
C. D.
( D )
°的两个角


,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下列条件能推理得到a∥b的是(D )
A.∠1=∠2 B.∠2=∠4 C.∠3=∠4 D.∠1+∠4=180
(  C )
A.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如果甲看乙的方向是北偏东6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南偏西30°
C.3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最多有6对
D.与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
,∠1和∠2是同旁内角的是( A )
,已知∠1=∠2,∠3=30°,则∠B的度数是( B )
A. 20∘ B. 30∘ C. 40∘ D. 60∘
-3-17,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5-3-17
A.当∠1=∠2时,一定有a∥b
B.当a∥b时,一定有∠1=∠2
C.当a∥b时,一定有∠1+∠2=90°
D.当∠1+∠2=180° 时,一定有a∥b
,A,B,C是直线l上三点,PA=4cm, 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 C )
cm cm
cm cm
,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C  )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平行、相交或垂直
,线段AB是线段CD经过平移得到的,那么线段AC与BD的关系是( A )
B. 平行
D. 相等
二、填空题
,直径为2 cm的圆O1平移3 cm到圆O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 cm2.
【答案】6
,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测量的根据是_________.
【答案】 对顶角相等
,∠ACD=∠A,∠BCF=∠B,则∠A+∠B+∠ACB等于______ .
【答案】180°
,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50°,则∠A= .
【答案】50°
,剪刀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夹角(∠DOC)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夹角(∠AOB)也相应理由是 .
【答案】变大 对顶角相等
,请用符号表示图中的平行线: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B∥CD,AD∥BC
三、解答题

如图5-3-18,∠1=∠ACB,∠2=∠3,FH⊥AB于H,求证:AB⊥AB.
图5-3-18
证明:∵FH⊥AB(已知),
∴∠BHF=________.
∵∠1=∠ACB(已知),
∴DE∥BC,(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已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FH(________________)
∴∠BDC=∠BH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B.
答案:90°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B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0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条直线AB,CD,EF交于一点,若∠1=30°,∠2=70°,求∠3的度数.
解:如图,∵∠4=∠2=70°(对顶角相等),
∴∠3=180°-∠1-∠4=180°-30°-70°=80°.
,D,E,F是线段AB的四等分点.
(1)过点D画DH∥BC交于点H,过点E画 EG∥BC交AC于点 G,过点F画 FM∥BC交AC于点M;
(2)量出线段AH,HG,GM,MC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3)量出线段HD,EG,FM,BC的长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解析:(1)如图所示.
(2)经测量得,AH=1cm,HG =1cm,GM=1cm,MC=1cm,从而发现AH=HG=GM=MC,H,G,M是线段AC的四等分点.
(3)经测量得,HD=1cm,EG=2cm,FM=3cm,BC=4cm,从而发现.
-3-19,AB∥AB,∠1=∠2.
证明:AM∥CN.
图5-3-19
证明:∵AB∥AB,
∴∠EAB=∠AAB.
∵∠1=∠2,
∴∠EAB-∠1=∠AAB-∠2,
即∠EAM=∠ACN,
∴AM∥CN.
,BE是AB的延长线,下面各组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它们各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
(1)∠A 与 ∠D;
(2)∠A 与∠CBE;
(3)∠C与∠CBE.
【答案】(1)∠A与∠D与是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AD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2)∠A与∠CBE是直线AD和直线BC被直线AE所截而成的同位角.
(3)∠C与∠CBE是直线AE和直线CD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l3上一动点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PAC,∠APB,∠PB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
(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
 
解:(1)∠APB=∠PAC+∠PBD
过点P作PE∥L
∴∠APE=∠PAC
∵L∥L2
∴PE∥L2
∴∠BPE=∠PBD
∴∠APE+∠BPE =∠PAC+∠PBD
∴∠APB =∠PAC+∠PBD
不成立
 图2:∠PAC =∠APB+∠PBD
图3:∠PBD=∠PAC+∠AP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巩固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巩固训练
选择题
(1)得到的是下图中的( B )
,正确的个数是 ( C )
(1)相等且互补的两个角都是直角;
(2)互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4)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是对顶角.

-X-1所示,AB,CD相交于点O,OE⊥AB,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
图5-X-1
A.∠AOC与∠COE互为余角
B.∠BOD与∠COE互为余角
C.∠COE与∠BOE互为补角
D.∠AOC与∠BOD是对顶角
,AB∥CD,DB⊥BC,∠1=40°,则∠2的度数是 ( B )
° °
° °
5.在平面内,将一个三角尺按如图5-X-4所示摆放在一组平行线上.若∠1=55°,则∠2的度数是( D )
图5-X-4
A.50° B.45° C.40° D.35°
,它们的交点个数是 ( D )

7.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b,c,下列说法:①若a∥b,b∥c,则a∥c;②若a⊥b,b⊥c,则a⊥( A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需拐弯绕道而过(如图所示),如果第一次拐的角∠B是75°,第二次拐的角∠C是145°,第三次拐的角是∠D,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那么∠D应为 ( B )
° °
°
9.如图5-X-7,将△ABE向右平移2 cm得到△DCF,如果△ABE的周长是16 cm,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 C )
图5-X-7
A.16 cm B.18 cm C.20 cm D.21 cm
,△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直线a,b上,且a∥b,∠1=120°,∠2=80°,则∠3的度数是 ( A )
° ° ° °
填空题
,∠1=∠2=40°,MN平分∠EMB,则∠3=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