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100222-游泳馆.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100222-游泳馆.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5/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100222-游泳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
(公共游泳馆)
(征求意见稿)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
(公共游泳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施行日期:2009年月日
编制说明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游泳馆)》是根据国家计委、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87]国土(建)字第144号)和原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1989]国土(建)字第169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贯彻节约土地的基本国策,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论证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地址:北京XXXXX号,邮政编码:00000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
XXXX年X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 7
第三章建设用地指标 10
第一章总则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公共游泳馆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制定本指标。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的目的和依据。
首先,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公共游泳馆的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另外,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发展体育事业,公共游泳馆用地和建设应当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本指标规定了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以及游泳馆用地指标,是为了使公共游泳馆的用地管理与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并且使其统计指标具有可比性。
本指标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游泳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城乡规划确定公共游泳馆发展用地的依据,
是编审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尺度。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的作用。
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是指在平均先进的生产工艺、规划设计、技术经济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是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因此本指标考虑了不同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下公共游泳馆用地的差异,规定了游泳馆建筑及各类用地的面积指标,以满足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编审初步设计文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以及城乡规划编制的需要。
本指标适用于公共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的适用范围。
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二章中的规定,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符合本指标的规定。因此本指标适用于公共游泳馆,不包括学校、企业内部使用的游泳馆。
公共游泳馆建设用地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正确处理公共游泳馆建设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以及农业用地的关系,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和节约用地。
本条说明了公共游泳馆建设与土地的基本原则。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在游泳馆的建设中,必须认清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在项目选址、确定建设规模和规划布局时,都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和节约用地。
公共游泳馆建设用地除执行本指标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指标的规定。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与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指标的关系。本指标已考虑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执行时也应注意协调,避免产生矛盾。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
公共游泳馆项目建设应按照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结合现状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根据不同城市规划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和服务半径。
本条是确定合理用地规模的原则性要求。
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二章中的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