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3年重庆市开州集团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是由【hezhih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重庆市开州集团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オ是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真是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行”贯穿其发展的各个阶段。
A.③①⑤④② B.①③⑤②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沙砾(lè) 召唤(zhào) 汗渍(zì) 春寒料峭(qiào)
B.炽热(chì) 提防(dī) 镌刻(juān) 信手拈来(zhān)
C.烦闷(mèn) 纠葛(gé) 遒劲(jìn) 诲人不倦(huì)
D.邂逅(xiè) 呻吟(shēn) 祈祷(qí) 玲珑剔透(tī)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C.“花下清朝留学生速成班的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土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印度尼西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12月22日的海啸袭击,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B.随着华为公司CFO(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被暂时扣留一事的不断发酵,孟晚舟很快成为鲜为人知的名人。
C.湛江首条高铁开通后,我市民众无需风尘苦旅,只需3个多小时,就可以轻松抵达广州赏美景吃美食。
D.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我市许多加快发展的好建议。
5.根据提示默写。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王安石)
② 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④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⑤ 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⑥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范仲淹)
⑦ 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
⑧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我爱这土地》艾青)
6.名著阅读 完成下列小题
A披挂,拴束了弓箭,绰枪上马,带了三五十名军汉,都拖枪拽棒,直奔到刘高寨里来,把门军人见了,那里敢拦当;见A头势不好,尽皆吃惊,都四散走了。A抢到厅前,下了马,手中拿着枪,那三五十人都两摆在厅前……A见刘高不出来,立了一回,喝叫左右去两边耳房里搜人。选段中A是 (人名),其绰号是“ ” 。选段中A搜人其实是为了 。下列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A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书中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
B《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让“我”一时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
C《小王子》 中我在撒哈拉沙漠遇到了小王子,小王子叫我给他画一幅画,我第一次画的是山羊,第二次画的是生病的羊,第三次画的是老的羊,第四次画的是一只箱子。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加艰苦的筑路时得了伤寒。这次病愈后,保尔在烈士公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
E 《格列佛游记》中佛林奈浦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大臣,对国王阿谀奉承,想方设法让其开心;对人民颐指气使,看不起平民,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1)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
及是,钟会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①:“康欲助毋丘俭②,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③典谟④,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⑤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②毋丘俭:与后文“山涛”“华士”“少正卯”都是人名。③非毁:诽谤,诋毁。非通“诽”。④典谟:指礼教。⑤靳固:吝惜。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2)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赠秀才从军诗①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②。流磻③平皋,垂纶④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⑤。郢⑥人逝矣,谁与尽言。①本诗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②秣马:喂马。③流磻:用石弹打鸟。④垂纶:钓鱼。⑤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⑥郢:楚国的都城。叔夜此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1.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①不可起( ) ②钟起去( )
A.起身 B.兴起 C.产生,出现 D.举用①顾以康为虑耳( ) ②康顾视日影( )
A.难道 B.回头 C.探望 D.只是
2.(甲)文为传记,(乙)文为笔记小说,两文都提及“嵇康锻铁”之事,但语言的风格不同。下列两句话摘自两文的空白处。请你将其分别还原,并简述理由。
A.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B.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3.下列对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句话的理解评论,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钟会虽不直言回复嵇康,却不甘示弱,一来一往,亦显玄妙。
B.钟会这句话是给自己下台阶,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处境。
C.钟会虽未明说,但已领教了嵇康对他的藐视,心怀怨恨。
D.钟会乘兴而来,领悟了嵇康的玄言妙义,于是兴尽而去。
4.有人说,嵇康的《赠秀才从军诗>最显其神采,但后人对这首诗的归类存在争议。你认为它应该属于以下哪一类?为什么?
A.咏怀诗 B.赠别诗
5.黄庭坚评论嵇康“其诗清丽,其人不俗”,你如何理解嵇康的“不俗”?请结合上面诗文简要谈谈。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援疑质理(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3)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不敢质疑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艰辛,扣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丰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复前行,欲穷其林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天下无事
D.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下列“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广起,夺而杀尉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蹴尔而与之
②征求不已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遂 得 徭 役 不 兴 年 谷 丰 稔 百 姓 安 乐。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19年3月23日,武夷山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会在武夷山中华茶博园举行。当日,游园会吸引了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前来参加。人们身着汉服,游园踏春。
“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国内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高校接二连三出现“汉服女神”,小学流行“开笔礼”,大学则流行“成人礼”,许多年轻人甚至选择集体汉式婚礼,在终身大事上玩把“穿越”。 。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在异域吹起“中国风”,甚至连有些老外也成了“汉服粉”。随机采访500位中国市民的调查问卷报告
你认为以下哪种服饰最具中国特色?
你对汉服的印象是什么?
有机会你会穿汉服吗?
汉服
30%
很好看
64%
一定会
14%
唐装
25%
穿起来麻烦
20%
会
38%
旗袍马褂
23%
恶心难看
0%
可以考虑
36%
中山装
22%
没有印象
16%
不会
12%
(材料三)
全国人大代表钱建民:“我去欧洲访问,但凡接见我的官员都说我穿的汉服好看,如果我们都带头穿汉服,民族自豪感就出来了。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钱建民还表示,文化自信不妨从身着汉服做起。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
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这几年陆续有人来订做汉服。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当前,我们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
大二王同学:“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是一定要保护的。汉服中蕴含着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
1.根据上下文,给(材料一)空缺处补写合适的句子。
2.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写出两点即可)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提倡汉服的意义。
4.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3月23日,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在武夷山茶博园参加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活动。
B.“汉服热”不仅在中国流行,世界各地人民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
C.汉服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可灵便,可挺括。
D.汉服以其宽大飘逸、流畅脱俗的特征,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
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表1 某市农村学校不同性别中学生食用早餐情况
性别
每天都吃(%)
经常吃(%)
偶尔会吃(%)
基本不吃(%)
男生
1193()
312()
106()
35()
女生
1214()
348()
175()
52()
合计
2407()
660()
281()
87()
表2 某市农村学校3个年级中学生早餐食用各类食物比例
年级
谷类(%)
蔬菜、水果(%)
奶类(%)
肉类(%)
豆类(%)
初中一年级
1015()
749()
573()
430()
248()
初中二年级
1024()
71()
495()
494()
210()
初中三年级
797()
591()
406()
327()
188()
合计
2836()
2103()
1474()
1251()
26()
(材料三) 以下是关于学生早餐食用情况的采访:
生 一:每天做作业都做到很迟,早上能多睡一会儿是一会儿,早餐就没那么重要了。
生 二:家里给了我早餐钱,可是我经常把钱省下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家长一:我们的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给孩子做早餐,随便外面吃点儿就可以了。
家长二:早餐吃个馒头,再加个鸡蛋就行了,哪儿来那么多讲究?
营养师: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早餐的食物种类越多,营养就越全面。
1.阅读(材料二),分析某市农村学校中学生食用早餐存在的主要问题。
2.阅读(材料三),概括学生早餐食用状况不理想的原因。
3.下列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经常不吃早餐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和体力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学习效率。
B.某市农村学校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中,女生占比高于男生。
C.某市农村学校的学生最需要补充的早餐食物是豆类制品,比如豆浆。
D.为了加强早餐的营养,最需要的是对学生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小到大,你一定听到过很多种呼唤。妈妈的呼喚,蕴藏真情;老师的呼喚,饱含期待;自然的呼唤,充滿神奇;时代的呼唤,彰显责任……
请以“记忆里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为了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小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议论的中心。中心是“孝道”。可以采用排除法。④从远古时代的……,下一句显然是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就是遵循从古到今的逻辑顺序,前后语义递进关联,应为④②,只有A满足。
2、D
【解析】
A选项“沙砾”的“砾”读“lì”;B选项“信手拈来”的“拈”读“niān”;C选项“遒劲”的“劲”应读“jìng”。
3、D
【解析】
D项有误,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4、C
【解析】
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与此处的语境不符;B项有误,“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用在这里不恰当;D项有误,“抛砖引玉”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合语境。风尘苦旅:形容饱经沧桑的旅途生活。使用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①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 无为在歧路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窈窕淑女 ⑤ 只恐双溪舴艋舟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⑦ 归雁入胡天 ⑧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歧、萋、鹦鹉、洲、窈窕、溪、舴艋、雁、喉咙”等字词容易写错。
6、(1) 花荣,小李广,营救宋江。 (2) B C
【解析】
(1)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段故事选自于《水浒传》,此段中的人物是小李广花荣闯刘高寨营救宋江的故事。(2)B项“一时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不完全正确。原文是: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C项有误。正确是:在撒哈拉沙漠,我遇到一个小家伙叫小王子,小王子叫我给他画一幅画,我第一次画的是生病的羊,第二次画的是山羊,第三次画的是老的羊,第四次画的是一只箱子。
二、阅读
7、1.(1)①D ②A (2)①D ②B
2.(1)B;(2)A。B句比较简洁,符合传记以叙事为主,语言相对简练的特点。A句描写形象生动,符合笔记小说以善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3.D
4.【示例一】。虽然题目中有“赠”字,但本诗描绘了在野外喂马、射鸟、钓鱼等生活情景,表现了悠闲自在的情趣。作者借此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这其实是一首咏怀诗。
【示例二】。这首诗是嵇康在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诗歌的题目中就有“赠”字。诗中描述了自己弹琴、钓鱼等生活情景,表现了悠闲自在的情趣,借以希望其兄回归田园。
5.嵇康的“不俗”首先表现在他蔑视权贵,不同俗流。如甲乙两文都写出嵇康对钟会的傲慢;其次表现在“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执着坚贞,面对死亡,还能“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另外,“不俗”还表现在他回归自然、心游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状态,比如他赠兄长从军时,丝毫不言功利,却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超脱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哥哥也能回归田园。他的这种不俗,其实就是坚守本心,回归真我,绝不随波逐流。对尘世中的追名逐利者具有警醒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1)“不可起”的意思是:不可以举用。“起”是“举用,任用”。“钟起去”的意思是:钟针趋向要离开。“起”是“起身”的意思。据此,答案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