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云南省临沧市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云南省临沧市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zhimenshu 2025/4/9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云南省临沧市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云南省临沧市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云南省临沧市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志怪小说。
B.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C.戴望舒,现代诗人,代表诗作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D.《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枢纽 纽带 荧光屏 人才辈出 通情达礼
B.决窍 提纲 狙击手 一筹莫展 矢志不渝
C.懈怠 短板 流水账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
D.庇护 端详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国民革命军北伐。
B.《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和《藤野先生》。
D.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生长在雪山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B.《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D.他大约有七八岁,长得虎头虎脑的。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朗润 剽悍 度假村 闲情逸志 物是人非
B.鉴赏 籍贯 通缉令 无与伦比 断章取义
C.惊鸿 殉职 城皇庙 众口烁金 面面相觑
D.恣睢 旁骛 消防栓 见风驶舵 世外桃源
6.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章承的礼仪美德。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剖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请你根据上面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荼楼老板:我们茶褛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件,所以荼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荼。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记录概括出茶为大所欢迎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多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的对联。(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没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默写。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 (北朝民歌《木兰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兵戈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登楼》)
⑦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 《望江南》)
⑧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简要说说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样子为什么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这表明了什么?
3.祥子曾经有多少次买车又失车的经历?请联系原著,简要概括失车的主要情节。
二、阅读
9.选出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B.词的首句“明月几时有”,语气急切,破空而来,作者在惊叹造化的神奇,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从幻想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出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D.全词最后两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
10.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①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民和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临溪而渔(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________)泉香而酒洌(________)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就者为输(________)明皇数御楼设此戏(________)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颓 然 乎 其 间 者观 者 莫 不 震 骇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随絙而踣,久不能兴。
4.甲文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______、______游戏,乙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______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______的思想。
11.议论文阅读
苦是人生的补药
①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中,别人撑伞避淋,他却光着上身傲然进行“雨淋浴”。后来,毛泽东在谈及青年时代的吃苦经历时,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
②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③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大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④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⑤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 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⑥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 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是人生的补药。
B.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C.志从苦中砺,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
D.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2.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书记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就能实现梦想”。
B.王国维所阐述的读书三重境界可以用来论证“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同样可以论证第⑤段“功从苦中建”的分论点。
C.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功从苦中建”的分论点。
D.“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名言能够论证“志从苦中砺”的分论点。
3.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拉花绝艺摇曳香
①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②檀香扇制作要经过锯片、组装、锼拉、裱糊、绘画等十多道工序,尤其以“四花”(拉花、烫花、绘花、雕花)的装饰手法见长,拉花即在扇骨上锼拉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使扇面玲珑刷透、轻盈如纱。烫花又称火笔画、烙画,是用特制的火笔在扇骨上烙出深浅浓淡的图画。雕花分浅刻、浮雕、镂雕等,在大骨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或博古等画面;绘花,即在绢面上绘仕女、花鸟等,色彩艳而不俗、富丽大方,有的在泥金扇面上重彩绘画,更是显得华丽害贵、耀目生辉。
③檀香扇源于苏州,始于明末清初,是从折扇演变而来的。开始,它是以30根薄如竹篾的香木片作为扇骨,在扇骨上裱糊纸面,后来改为裱糊绢面。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州的“张卿记”等几家作坊就专门以生产檀香扇著名。
④除苏州外,广州也是工艺檀香扇的发源地,曾辉煌一时。
⑤檀香木大量输入广州始自鸦片战争后,广州艺人最早用它精工制造手工折扇,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上海、杭州等地大扇庄一直都大量在广州订购转销,那时,扇子作坊扇庄集中在大新路、状元坊、德星路、长寿路一带。名贵的拉花檀香扇香气隽永,有“扇存香存”的美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创制了枣檀木扇、仿象牙扇和熨花扇。
⑥广州檀香扇以拉花为特色,就是用特制的锯条拉锯出花纹图案。这种极薄的锯条只有两张纸叠起来那么薄,要在植香木扇叶片上拉出20-200多个洞目作表现图纹,真是巧夺天工。锯、拍、拉、磨各工序都须认认真真地去做,“如有一处败笔,整把扇就会报废”。
⑦广州檀香扇技艺一直在不断发展,图纹从蝴蝶、通菊、秋蝉等,到通雕人物、花鸟、风景等,大量精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⑧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不再统销国外,加上国际经济不景气,一些旅游城市的私人作坊大量粗制滥造、廉价倾销,冲击了市场。,广州檀香扇生产陷入停顿。2000年,广州唯一一家生产檀香扇的企业被收编,百多名工人大部分被遣散。目前,广州已无企业再造这种手工精美的檀香扇了。
⑨檀香扇2014年被列为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檀香扇的制作技艺目前仅有一位传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余润明,也是广州第一位檀香扇工芑大师,已77岁高龄。但余润明已多年未制作过檀香扇,目前广州也无一人可制作檀香扇。
1.请说说本文的标题“拉花绝艺摇曳香”有何妙处?
2.试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本文③-⑨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概括说明思路。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剧,是江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表现悲剧的优势,能充分体现民间的道德观念和民众的精神追求。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淮剧已处于瀕危状态。为保护淮剧这一文化遗产,淮安市做了大量工作。淮安市淮剧团新招收20名学员,以加强淮后备人才的培养,他们还抽调专人,搜集整理西路淮剧的相关影音资料,建立淮剧档案资料馆。他们还通过复排经典传统戏,举办“周周淮剧”演出活动,扩大淮剧的影响。但願淮剧这朵乡野“奇葩”将常开不败,永远芬芳。
“淮剧”在保护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请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给广州檀香扇的保护和传承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①唯有书香能致远。健康阅读可以熏陶我们的心灵。可以涵养我们的气质和自信,进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而今,全民阅读工程也被列入“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之一。
②然而,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
③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阅读的数量的确要远高于过去。但阅读的质量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一位网友这样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我一度沉迷于手机阅读,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包含各种冷门、无厘头……我整体抱着手机乐此不疲,浪费时间而不自觉,有时一直熬到大半夜。”这种阅读就是碎片化浅阅读。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好像吸收了很多信息,其实更多的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失去了自我思考和价值判断的可能。”当下流行的碎片化浅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里愉悦,使人形成一种惰性化的依赖,加剧了社会浮躁。
④而健康的阅读应该是形与神,心与思的对话。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所说:“阅读能够使人充实、明理、智慧,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阅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⑤那么,在碎片化浅阅读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呢?
⑥首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和思维水平。其次,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最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校和社区要吉吉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⑦我们相信,当深入阅读、经典阅读得到落实,全民阅读得意实现,我们的阅读会呈现出更加健康的局面,到那时,阅读也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自觉。
(根据李志雄《重构我们的阅读生态》改编)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即标题: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B.本文第①段回答了健康阅读“是什么”的问题。
C.本文第③段从显示层面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健康阅读的问题。
D.本文第⑥段回答了健康阅读如何进行的问题。
2.文中第③段网友的话和余秋雨的话分别是为了说明什么?
3.对于健康阅读,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条概括。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各概括一条阅读建议。
材料一:英国作家罗斯金说:“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浪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述
14.2017年年底,我们武汉又有三条地铁新线开通,我想利用放假时间约同学小睿一起去感受武汉建设的新气象。他却说:“作业都做不完,武汉的发展跟我没什么关系。你将跟他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120字)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船儿对风儿说:“有你伴我同行,我才一帆风顺。”流水对河道说:“有你伴我同行,我才明确方向。”青春就像一场旅行,行走其间,一定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与你同行,伴你成长。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明确文体特征,以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为佳,字数不少于 700 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
A《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D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2、A
【解析】
试题分析:-通情达理;B正确; ; 。故答案为A。
3、C
【解析】
A项错误,文中的“大迁移”是指长征。B项错误,小福子上吊自杀。C项正确。D项错误,人物应该是严贡生。
4、A
【解析】
“即”不可同时使用。
【点睛】
解答标点符号的题目,要调动平时对标点符号常识的积累,对各项标点符号逐一排查。特别注意有引号、冒号、问号、顿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的地方。
5、B
【解析】
试题分析:-闲情逸致;;-城隍庙、众口烁金-众口铄金;-见风使舵。故答案为B。
6、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传统的茶文化为人们所欢迎; 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③ ①
【解析】
(1)此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包括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解答此题,弄清题目具体要求;再是要阅读全文,把握中心,理清内容要点;三是根据中心决定内容取舍;四是根据保留的内容进行文字的加工,力求通顺、连贯,如本题解答,可根据各自然段的段前句,感悟中心意思。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说明茶文化起源很早,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说明茶文化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流传很广。
(2)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根据材料的信息,从“休闲环境”“调节心情”“有益健康”几个方面概括。
(3)根据“东坡茶社”的内容,所写对联必须与“茶”有关,再根据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要求,明确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对下联“从来佳茗似佳人”。
【点睛】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常识,然后题干给出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上联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仿写。
7、 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愿驰千里足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野芳发而幽香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 ⑥玉垒浮云变古今 ⑦斜晖脉脉水悠悠 ⑧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燕”“啄”“驰”“芳”“幽”“阑”“垒”“晖”“脉”“悠”“恋”的写法。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注意在平时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
8、1.运用人物神态(肖像)、动作(细节)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祥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即他在买车时的喜悦、激动和迫切,也反映了祥子生活艰难,买车的钱来之不易。
2.忘了生日是哪一天,进城后没过一次生日;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车是自己的心血,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表明了祥子把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表明他爱车的程度。(他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摆脱贫困,过上像样的生活。)
3.有过三次买车失车的经历。第一次,辛辛苦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是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祥子与虎妞结婚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好卖车去安葬虎妞。
【解析】
1.欣赏文句。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 这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祥子喜悦、激动和迫切心理活动。还要答出这句关于买车的描写对揭示祥子人生理想的意义。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样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祥子对终于拥有一辆自己日夜思想的车的极度欢喜之情。说明祥子把车子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表明他爱车的程度。祥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摆脱贫困过上像样的生活。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骆驼祥子》,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如下,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二、阅读
9、C
【解析】
试题分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表达的是苏轼热爱人间的生活。并非在说“出世与入世”的问题。故答案为C。

最近更新

公共设施维护中心合同润滑油采购项目 7页

东海翔光伏发电项目达标投产自检报告 20页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范文 19页

不锈钢网篮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22页

上海长宁龙之梦购物中心案例分析 23页

三农项目投资分析报告及操作指南 22页

一次性纸碗项目创业计划书 20页

一例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 27页

全球贸易合同标准模板 7页

绩效管理-二级人资课程修订 135页

【商业计划书)便利店企业商业计划书) 27页

【可行性报告】2025年自动输液器相关行业可行.. 22页

2025年关于分家协议书模板范文 26页

2025年关于元旦作文初二600字 8页

2025年关于会计专业的求职信范文 20页

【原创2025年】纺织原料行业分析报告总结及本.. 23页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5年1~6期总目录 18页

2025年关于个人合作协议 72页

《智慧生活解决方案》 27页

2025年兰州交通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12页

《七天连锁酒店》营销案例分析 24页

2025年六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及答案 22页

2025年六年级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37页

2025年六年级大扫除作文500字以上 8页

2025年六年级作文清明主题 14页

2025年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45页

2025年六一活动方案创意主题 55页

土地整理项目监理大纲 189页

初中化学试卷讲评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 28页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读后续写情感描写公式(共..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