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zhimenshu 2025/4/9 文件大小:1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内蒙古集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是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A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DNA分子的多样性与①②有关
C.限制酶切割该基因时应作用于⑤处
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解旋酶作用于④处
2.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验证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用重铬酸钾检测产物的生成
B.单倍体育种常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染色体联会现象被定格在前期
D.用抽样检测再换算出的酵母菌数目一般低于当时培养液活酵母菌的实际数目
3.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少量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4.灰沼狸生活在南非,营集群生活。一些个体在群中其它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个发现接近的捕食者,并且发出警告声后,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受试者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甲组
前3天没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乙组
前3天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据上述现象及实验,无法推断出:
A.站岗放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 B.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C.实验结果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 D.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如图为某细胞分裂时的一对染色体示意图,1~8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结构中含四条染色体,称为四分体
B.1与 3、4 互为等位基因,1 与 7、8 互为非等位基因
C.减数分裂中,1 与 7 或 8 组合可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D.若基因 1、5 来自父方,则 2、6 来自母方
6.下表表示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据此判断,表中A与B的含义分别是( )
分泌腺体
激素名称
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补碘前
补碘后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正常
降低
正常
下丘脑
A
正常
B
正常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升高 B.促甲状腺激素,降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降低 D.促甲状腺激素,升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某高等植物其花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为A、a,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有Bn、B、b三种,该植物花色表现型与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现型
黄花
红花
紫花
白花
基因组成
A_Bn_
A_B_
A_bb
aa__
现用开红花植株和开紫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出现了开黄花和开白花的植株。不考虑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n、B、b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代红花植株和紫花植株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其中该红花植株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该植物的各种花色的纯合植株,如何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上述杂交子代中某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研究发现,牛的瘤胃中含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这些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分解秸秆等废弃物。某科研小组按以下实验流程分离获取了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是________。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2)步骤A是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此步骤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的某个同学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原因是_________。
(4)按照修正后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
(5)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该目的菌的数量,,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108个,则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
9.(10分)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左下图所示;不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与能量分配如右表所示。请回答:
营养级
同化能量
能量分配(单位: cal/cm5 .a)
呼吸
X
分解者
未利用
生产者
1.3
5.8
3.5
593
植食性动物
4.8
3.6
5.1
59.3
肉食性动物
7.5
微量
5
(1)鹰在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
(5)在该草原群落中,猫头鹰昼伏夜行,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3)左图中兔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狐。
(4)表中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 X 表示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 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0.(10分)猫的体色黑色和橙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黑色和橙色同时表现体色为玳瑁色;其体色还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A、a)的淡化影响、使黑色变成蓝色,橙色变成奶油色,玳瑁色变成蓝乳玳瑁色,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黑猫和多只玳瑁猫杂交,F1的表现型及此例如表所示:
黑色
橙色
玳瑁色
蓝色
奶油色
蓝乳玳瑁色
雌性
3/16
0
3/16
1/16
0
1/16
雄性
3/16
3/16
0
1/16
1/16
0
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b基因位于__________ (“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淡化色为___________性性状,亲本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F1中玳瑁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黑色猫和蓝色猫随机交配,后代中黑色∶蓝色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测F1中某只玳瑁猫的基因型,简要写出测交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现代栽培稻(2n=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水稻(甲)8号染色体上具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某种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基因型
AA
Aa
aa
BB
Bb
bb
个体数量
201
1009
798
520
1038
517
(1)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
(2)依据数据推测,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5:4。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推测可能是带有__________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比例_______。
(4)为获取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科研人员选取上述实验中F1栽培稻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每一代水稻自交后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则子五代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为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④为氢键,⑤为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⑥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
【详解】
A、密码子位于mRNA上,因此图中ACA不能称为一个密码子,A错误;
B、DNA分子的稳定性与①②有关,多样性与③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
C、限制酶作用与⑤磷酸二酯键,C正确;
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不需要使用解旋酶,通过加热使④氢键断裂,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或澄清石灰水检测。单倍体育种原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
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灰绿色,A正确;
B、由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而多倍体育种常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
C、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会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
D、抽样检测计数时无论死的还是活的酵母菌都会被计算在内,换算出的酵母菌数目一般高于当时培养液活酵母菌的实际数目,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进入人体后会逐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题图的纵坐标为甲状腺的放射量,第一次注射后4天的曲线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甲状腺激素合成后逐渐释放进入血液,4天后注射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通过反馈调节使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故甲状腺内的放射量下降最慢,维持较高水平,对应图中的C组曲线;若4天后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甲状腺内放射量下降最快,对应图中的B组曲线;A组为对照组,C正确。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4、B
【解析】
A、灰沼狸的站岗放哨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动物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A正确;
B、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同一种生物,而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B错误;
C、甲乙两组实验对比,说明站岗放哨的频率和时间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C正确;
D、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5、C
【解析】
如图为某细胞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都应该是相同基因。
【详解】
A、如图所示结构中含两条染色体,A错误;
B、1与 3、4 互为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使1 与 7 或 8 组合形成重组型的配子,增加配子的多样性,C正确;
D、基因1和2、5和6都是通过DNA复制形成的,因此若基因 1、5 来自父方,则2、6 也来自父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A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详解】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缺碘人群缺乏甲状腺激素,所以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因此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升高。
故选A。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具体内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B对Bn、b为显性,Bn对b为显性或显隐顺序为:B-Bn-b或B﹥Bn﹥b AaBBn、Aabb 该红花植株为双杂合子,且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或: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n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或:该红花植株为双杂合子,且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 实验思路①:让该白花植株与(多株)紫花(纯合)植株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中出现开黄花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nb
若子代中出现开红花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实验思路②:让该白花植株与(多株)紫花(纯合)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中开黄花植株:开紫花植株=1: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nb
若子代中开红花植株:开紫花植株=1: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实验思路③:让该白花植株与(多株)黄花(纯合)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均为开黄花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nb
若子代中开红花植株:开黄花植株=1: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A、a与Bn、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现用开红花植株(A_B_)和开紫花植株(A_bb)杂交,子代中出现了开黄花(A_Bn_)和开白花(aa__)的植株,即亲本红花基因型为AaBBn,开紫花基因型为Aabb。
【详解】
(1)由分析可知,基因Bn、B、b的显隐性关系是B对Bn、b为显性,Bn对b为显性或显隐顺序为:B-Bn-b或B﹥Bn﹥b。
(2)亲代红花植株和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n、Aabb;其中该红花植株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的原因是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n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若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上述杂交子代中某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让该白花植株与(多株)紫花(纯合)植株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若子代中出现开黄花植株或开黄花植株:开紫花植株=1: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nb;若子代中出现开红花植株或开红花植株:开紫花植株=1: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判断基因型的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8、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选择培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瘤胃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繁殖 产量和活性 菌2 105
【解析】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物质,纤维素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微生物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接种方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的还有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维生素)。
【详解】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2)牛胃取样后,使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或目的菌)的浓度,因此步骤A是选择培养。
(3)由于瘤胃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繁殖,所以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
(4)按照修正后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产量)及酶的活性;图中菌2周围的透明圈最大,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5)用于计数细菌菌落的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178和191的平板计数,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对应的应该是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目,所以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156+178+191) ÷3÷=×108,因此稀释倍数= 105。
【点睛】
结合培养基的配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等分析题意和题图。
9、二 时间 不能 分解者+X+未利用 流入下一营养级 8.6
【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各营养级(顶级消费者除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未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流进动植物体内的能量称为其同化量,植物的同化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动物的同化量来自于摄食。摄入量减去粪便等于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暂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据表可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5,8,。
【详解】
(1)草为第一营养级,鹰在食物网中有二个营养级,为第三、四营养级。
(5)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的变化,猫头鹰昼伏夜行,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3)狐狸不能利用粪便中的能量,左图中兔粪便中的能量不能传递给狐。
(4)同化量=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暂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表中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分解者+X+未利用。表中 X 表示的能量去路是流入下一营养级。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8.6%。
【点睛】
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X染色体 隐 AaXBXb AaXBY AAXBXb AaXBXb 3∶1 用该只玳瑁猫与多只奶油色雄猫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猫的毛色
【解析】
从表格中看出玳瑁猫含有Bb基因,而只出现在雌性个体中,雄性没有玳瑁猫,说明雄性只有1个B或b基因,因此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从子代中看出雌性和雄性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之和为16,说明亲代的个体含有2对杂合基因,并且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亲代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
【详解】
(1)根据分析,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将亲代的基因型杂交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展现:
1XBXB
1XBXb
1XBY
1XbY
1AA
1黑色
1玳瑁色
1黑色
1橙色
2Aa
2黑色
2玳瑁色
2黑色
2橙色
1aa
1蓝色
1蓝乳玳瑁色
1蓝色
1奶油色
说明在aa存在的情况下,颜色发生淡化,所以淡化色是隐性性状;亲本猫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
(2)F1中玳瑁猫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Xb
(3)F1中黑色猫和蓝色猫中雌性基因型及比例为1AAXBXB、2AaXBXB、1aaXBXB;雄性基因型及比例1AAXBY、2AAXBY、1aaXBY,将两对基因型分别考虑,B基因是XBXB和XBY进行交配,子代全是XBXB和XBY,而雌性和雄性都是1/4AA,1/2Aa,1/4aa,A=,a=,随机交配一代AA=1/4,Aa=1/2,aa=1/4,两对基因随机结合,A_XB_∶aaXB_=3∶1,所以黑色∶蓝色=3∶1,
(4)玳瑁猫的基因型有AAXBXb和AaXBXb,所以可以选择多只aaXbY与其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AAXBXb,则子代全是Aa__子代不会出现淡化色,如果是Aa,则子代会出现aa的基因型,会出现淡化色。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判断出亲本基因型,结合分离定律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