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4孝图》.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4孝图》.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4孝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阳节的故事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又称“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俗;杜甫的《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这大概是用“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菊花: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约在明末清初。中国人极爱菊花,从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并将流传久远。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因此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和饮菊花酒的风俗,所以又称菊花节。节日里会举办菊花大会,在会上人们饮酒、赏菊赋诗。
插茱萸: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众人的欲望了。但“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百善孝为先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二十四孝,以孝为先。
0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冯卓的老乡,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