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是由【sanyuedoc201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胺碘酮(Amiodrone)—最重要的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1962年在比利时合成,作为扩冠药物 /1969年实验证明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1970-1980年欧洲、南美用作抗心律失常药 / 1985年 FDA批准
1990年 证明可安全用于MI、HF病例的心律失常
1976年起临床应用, 30余年历史
-第一个 10年逐步走向低谷:剂量应用过大,副反应重,发生率高
-第二个 10年再认识和再评价:CAST研究对Ic类药物的否定
其他AA药物不尽人意
-第三个 10年成重要和多选药:大量循证医学证实胺碘酮安全而强效
化学结构式
盐 酸 胺 碘 酮
O
C
C2H5
-O-CH2-CH2-N HCl
C2H5
(CH2)3-CH3
I
I
Amiodarone
O
碘化苯并呋喃衍生物
胺碘酮含碘量巨大,一片胺碘酮(200mg)中含有机碘75mg,化学结构与甲状腺素相似,进入人体后产生与甲状腺素受体的竞争作用,产生拮抗甲状腺素的作用,干扰甲状腺系统,抑制T4转化为T3,抑制T3、T4进入细胞内,抑制T3与受体的结合.
口服生物利用度平均50%
口服达峰时间4-12小时,2-3天起效
静脉注射完后即达峰,起效时间15-30分钟
极高的脂溶性,分布容积大(60L/kg)
易在肺、肝、肾、骨髓、心、脂肪等沉积
体内分布三室开放模型:中央室、浅室、深室
口服需要2-4周达到血浆稳态
代谢特点
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
1
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毒性作用相关性不好
2
肝脏代谢,粪便、胆汁排泄,几乎不从肾脏排泄(1 %)
3
清除半衰期变异大且长:口服 50-60天,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4
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具有药理活性,比胺碘酮的清除半衰期更长
5
治疗浓度 µg/ml
6
代谢特点
04
03
01
02
静脉制剂与口服制剂作用不完全相同
静脉应用早期(第一小时)主要表现为I, II, IV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III类药物的作用出现较晚
较长时间静脉用药会出现口服药的药理作用
静脉应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聚山梨醇酯80)
不同剂型
STEP3
STEP2
STEP1
急性作用:药物直接对通道的阻滞
降低Vmax、减慢传导、复极影响不大
慢性作用:药物对多种通道基因表达的干扰,药 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综合的结果, 延长APD和ERP,影响复极为主
急性作用与慢性作用不同
多通道阻滞
——钾通道阻滞(III类药物):
同时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IKr)。阻滞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
不同于其它Ⅲ类药(选择阻滞Ikr ),胺碘酮阻滞三层心室肌钾通道,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缩小,尽管延长QT,极少产生尖端扭转室速
— 钠通道阻滞(轻度)
不同于其它Ⅰ类药,促心律失常少,不增加死亡率,不抑制心功能
电生理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