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臭氧在疼痛门诊的应用(何明伟) 】是由【明月清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臭氧在疼痛门诊的应用(何明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1
何明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202X
臭氧治疗在疼痛门诊的应用
臭氧( O3)特性
臭氧( O3)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是一种强氧化剂,常温下半衰期约20分钟,易分解,易溶于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臭氧( O3)用于疼痛治疗的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Bocci教授认为臭氧对于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氧化作用: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突出的髓核回缩,达到机械性减压的目的;
抗炎作用:通过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粘连,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臭氧( O3)用于疼痛治疗的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抑制免疫反应:纤维环断裂后释放的糖蛋白和β–蛋白等作为抗原物质,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臭氧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
镇痛作用:O3的镇痛作用直接作用于椎间盘表面、邻近韧带、小关节突及腰肌内广泛分布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因被炎症因子和突出髓核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如P物质或磷酸酶A2等)激活而产生疼痛[8-12]髓核
发展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臭氧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多年以前。
1785年,Van Marum 发现在放电时氧气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
1801年,Cruikschank 注意到在电解过程中有一种不知名的气体产生。
1839年德国化学家Schonbein在巴塞尔发表了他的题为“电解水过程中阳极的气味”,这种刺激性的气体被正式确认为“活性氧”,并命名为臭氧(Ozone)
发展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1936年,。Payr首先尝试将少量臭氧直接注入静脉来治疗疾病。
1954年,Werhly和Steinbarth尝试采集5~10ml血液盛入一种容器(圣瓶)里,接受臭氧的短暂处理后(臭氧由紫外灯照射所产生),再将血液注射入供者的肌肉内,以期增强肌体抵抗力,治疗多种疾病。
发展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1972年,Wolff和Hansler在德国创立了第一个臭氧学会
1984年意大利建立了本国的臭氧学会。
1999年,意大利发起并组建了国际医疗臭氧学会(IMOS)。
目前在欧洲,臭氧主要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及骨关节疾病、创伤及难治性溃疡(如糖尿病足)等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的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臭氧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时间:2008年9月5日至9日 主办单位: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
臭氧( O3)用于疼痛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1988年,意大利医生Verga首先将臭氧注入腰大肌及椎旁间隙治疗腰腿痛;
90年代中期,Muto等将臭氧注入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于1998年报道93例,有效率为78%;
Albertini报告6665例从1994年至2000年的多中心的研究结果,%。
南方医院介入科何晓峰教授自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该项手术,至2004年6月已治疗450余例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Fabris于2003年报道采用颈椎旁肌肉注射臭氧治疗颈痛及颈僵直,%;
Moretti等对颈肩痛的患者分别采用椎旁注射O2-O3混合气体和抗炎药物(如可的松+利多卡因等),发现注射O2-O3混合气体的患者疼痛缓解的情况显著优于注射抗炎药物的患者,由此认为O2-O3混合气体较抗炎药物具有更加确切的抗炎、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