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考复习古诗词专题学案: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人教课标版1.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复习古诗词专题学案: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人教课标版1.doc

上传人:知识徜徉土豆 2025/4/15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复习古诗词专题学案: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人教课标版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考复习古诗词专题学案: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人教课标版1 】是由【知识徜徉土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复习古诗词专题学案: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人教课标版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长葛市一高
高三语文组
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
一、学习目标
、 送别诗的常见内容;
、 送别诗的常用手法;
、 巩固规范答题方法。
二、经典精析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题.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 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
赏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三: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天津卷)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分)
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分)
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手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
答案:“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福建卷)(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燕社,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繁杂事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分)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山林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分)
答案:颈联想象家乡的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正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①鸣。
   【注】①:“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画面?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天空中白云随风飘浮,远处夕阳徐徐而下,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喻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五、知识积累
一、常见主题倾向
第一,直接抒写哀伤愁怨、缠绵悱恻的惜别恨别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第三,重在劝勉、安慰的。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别董大》。
第四,离别诗词中也有明朗乐观之作,以壮语慰别,表现诗人阔大的胸襟,并富含人生哲理。如:欧阳修《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作者于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第五,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二、常用抒情手法
送别诗主要借景抒写离别之情,所以常用抒情方法有: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
()想象(虚写)。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三、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柳  (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酒  (饮酒饯别)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
长亭 短亭   南浦  谢亭灞陵亭劳劳亭
小结:我们在鉴赏送别诗时,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识和方法外,还应了解作者、作品风格及创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