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②《老子》五章-精品课件(47张)(共47张PPT)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②《老子》五章-精品课件(47张)(共47张PPT)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东方三大圣人:老子、孔子、禅宗慧能
慧能: 神秀:
菩提本无树, 身是菩提树,
明镜亦非台, 心如明镜台。
本来无一物, 时时勤拂拭,
何处惹尘埃。 勿使惹尘埃。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的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480多起战事,450余次诸侯盟会。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几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战争规模更大,杀人更多。
儒道思想的异同
异:
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使人心向“仁”,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考其原因,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儒道思想比较
儒家
道家
为人
“仁”
“义”
恢复自然本性
见素抱朴
处世
符合“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抱柔
居后不争
治国
“爱人”
“仁政”
“王道”
“以民为本”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绝巧弃利
“无为”而治
原 因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黄老学说盛行。
唐:儒学、道学、佛学并行。
老子五章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