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乡镇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 】是由【177218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乡镇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 的》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 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 15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 11. 2万人。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5498 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 4万人,其中位于洛 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 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 2. 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 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 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城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 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 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 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 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 占7虬 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 88. 4%、%.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 %、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 3%、文盲19虬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XX 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 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 6653 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 困人口 %、%. %,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 %,%。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 障的居民共有XX户,5240 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贫困人口 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 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嫄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 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 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 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多, 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 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 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 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 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 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 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 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 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 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二是城 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 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 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 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XX- XX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 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 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 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 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 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 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 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XX年的2. 63万人下 (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 民截至目前共有XX户,5240 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 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 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 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 ,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 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 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 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 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
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 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 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 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 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 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 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 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嫄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 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 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 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 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 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 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 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 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 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