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必刷卷05-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人教)(解析版)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必刷卷05-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人教)(解析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绝密★启用前
2022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5
生 物(全国通用)
2022年中考生物稳中有变,题型仍然是(选择题)+(填空题),但根据最新考试说明和模拟考试信息可以发现:在知识结构方面,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进行了调整,并将“理解”改为“掌握”;在能力要求方面,更注重信息提取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实验探究的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通过对考试信息的梳理以及教学研究成果,预测:填空题考察生殖与遗传,生物的一大特征是遗传和变异,明确遗传的物质、遗传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学习优生优育,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另外,在平时学习中要特别关注基础性(一般试卷的前5-6空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容易拿分)、综合性(绿色植物和人是压轴题),同时掌握整体思想、生物生活,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B.②可能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
C.图③是单细胞生物,它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图④所示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但有自己的遗传物质
【解答】解:A、图中①~④分别是①、②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③表示细菌,④表示病毒,A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图②有细胞核,不能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
C、图③是单细胞生物,它有细胞壁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图④所示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但有自己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2.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之提,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草盛豆苗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
B、“春雨贵如油”说明植物生长都需要水分,B错误。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图是某种豆科植物生命历程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①→②的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
B.③是由①中的胚发育而来
C.只要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①→②的过程就可以发生
D.从④→⑤还要经历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解答】解:A、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清明前后降水较多,气温回升,因此“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①→②的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A正确。
B、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所以③幼苗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B正确。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二者缺一不可。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适宜,如果种子的胚不完整、失去生命力,或种子处在休眠期,种子都不会萌发。C错误。
D、④是开花,⑤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绿色开花植物必须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D正确。
故选:C。
4.如图为玉米种子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B.④细胞体积在增大
C.与根生长有直接关系的是②③
D.只有①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解答】解:A、①是成熟区,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②是伸长区,该区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不是吸水的主要部位。错误。
B、④是根冠,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保护作用。错误。
C、③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量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③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②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结果。正确。
D、①是成熟区,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③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错误。
故选:C。
5.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视神经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B.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解答】解:A、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错误。
B、2晶状体过凸,物像会落到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凹透镜纠正。正确。
C、结构4是视网膜,上面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正确。
D、结构1角膜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角膜的方式而使病人重见光明。正确。
故选:A。
6.如图甲是某人平静呼吸过程中胸廓容积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或舒张时膈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图甲曲线AB段,图乙中膈位置的变化是由A到B
B.在图甲曲线BC段,胸廓容积减小,肺内压小于大气压
C.在图甲B点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D.在图乙中,膈的位置由B到A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解答】解:A、图甲中曲线AB段胸廓容积变大,是吸气过程,膈肌收缩,图乙中膈位置的变化是由A到B。A正确。
B、图甲中BC段曲线胸廓容积变小,是呼气过程,胸廓容积减小,肺内压大于大气压,B错误。
C、图甲中B点是吸气终了的瞬间,肺内压等于大气压,C正确。
D、在图乙中,膈的位置由B到A的过程中,是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D正确。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B。
7.如图为心脏、器官、血管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①②代表血管,A代表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从心脏流向①,①为动脉,动脉中均流动脉血
B.血液经②流回心脏,②为静脉,静脉中均流静脉血
C.若A表示小肠,则与①相比,②内流含营养物质增多的静脉血
D.若A表示肾脏,则与①相比,②内流所有代谢废物和氧气均减少的静脉血
【解答】解:A、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图中①为动脉,主动脉中流动脉血,肺动脉中流静脉血,A错误。
B、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图中②为静脉,上下腔静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B错误。
C、若A表示小肠,则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血液流经小肠后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与①相比,②内流含营养物质增多的静脉血,C正确。
D、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如果a为肾脏,则与①肾动脉比,②肾静脉内流的静脉血尿素、无机盐和氧气均减少,二氧化碳增加,D错误。
故选:C。
8.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觅食
B.山洞中居住着一大群蝙蝠
C.蜂王从小到老由工蜂喂养
D.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
【解答】解:A、母鸡带领一群小鸡觅食,动物个体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山洞中居住着一大群蝙蝠,动物个体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C、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蜂、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D、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不是同一个物种如马、牛、羊,因此它们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C。
9.下列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亲鸟给雏鸟喂食
C.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片 D.豚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
【解答】解:豚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蜘蛛织网、亲鸟给雏鸟喂食、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片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D。
10.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内均含有遗传物质
B.④是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
C.每条③含有一个①分子
D.不同生物细胞内③的形态与数目不同
【解答】解:A、①DNA分布于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是蛋白质,不含遗传物质,A错误。
B、④是基因,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①和③数量相等,C正确。
D、同种生物细胞内③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不同生物细胞内③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不同。D正确。
故选:A。
11.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短跑运动员、腿部发达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双眼皮
C.水肥充足处的棉花植株高大
D.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
【解答】解:ABC、此三项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D。
12.番茄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现将红果(BB)的花粉授给黄果(bb)的雌蕊柱头,该雌蕊所结果实的性状和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分别为( )
A.红果Bb B.红果bb C.黄果Bb D.黄果bb
【解答】解:番茄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将红色番茄(BB)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bb)的柱头上,该雌蕊所结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Bb,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bb,颜色是黄色。
故选:C。
13.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
B.脐带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D.婴儿出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解答】解:A、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错误。
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错误。
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正确。
D、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错误。
故选:C。
14.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②是真菌,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③是病毒,细胞结构简单
D.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病毒为原核生物
【解答】解:A、①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没有多细胞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②是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C、③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能力,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C错误。
D、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为原核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15.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多是植物或动物,其实,在你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关于这些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干旱、严寒、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C.人们常常谈“毒”色变,这说明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
D.真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真菌分裂成两个真菌
【解答】解:A、病毒属于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休眠体,对干旱、严寒、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B正确。
C、病毒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对人类是有害的,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C错误。
D、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绝大多数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16.细菌和真菌与发酵技术、食品保存的关系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可以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
B.晒干保存食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C.冰箱保存食物较长时间不会腐败是因为冰箱里没有细菌和真菌
D.黄豆酱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发酵作用
【解答】解:A、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用于制作酸奶或泡菜,A正确。
B、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晒干使食物脱水,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B正确。
C、冰箱保存食物较长时间不会腐败是因为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并不是冰箱里没有细菌和真菌,C错误。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黄豆酱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曲霉菌,利用了发酵技术,D正确。
故选C。
17.下列有关急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将煤气中毒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B.静脉出血时应按压伤口近心端止血
C.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
D.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要先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解答】解:A、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并拨打120急救电话,A正确。
B、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流回心脏。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B错误。
C、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C正确。
D、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先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再用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D正确。
故选:B。
18.小明发热、咳嗽,医生让他做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化验结果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1可知,小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偏高,图2中的②为白细胞
B.由图1可知,小明血液中血红蛋白偏低,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图2中,①②③三种血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
D.图2中,④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解答】解:A、白细胞可以吞噬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有炎症时,数目会增多,由图1可知,小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偏高,图2中的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为白细胞,A正确。
B、小明血红蛋白的含量较正常值少,小明可能患有贫血,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应多吃一些含铁或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正确。
C、三种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图2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错误。
D、图2中,④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正确。
故选:C。
19.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对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B.特异性免疫能针对所有的病原体,是人生来就有的
C.加强体育锻炼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
【解答】解:A、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A错误。
B、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B错误。
C、计划免疫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功能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故选:C。
20.如图所示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入碘液后2号试管变蓝
B.将试管放到37℃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的温度
C.2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
D.将两支试管放到沸水中,实验效果会更好
【解答】解:A、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2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1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