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zip

格式:zip   大小:92KB   页数:11页
该文档为压缩包格式,解压后包含3个文件,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zip

上传人:1905133**** 2025/4/17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1).docx [26.39 KB]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docx [25.20 KB]
../河南省南阳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45.37 KB]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河南省南阳市七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是由【190513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河南省南阳市七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高17一年秋年期级七语校第文二试次联题考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考试说明:
试卷共五大题 17 个小题,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考生请使用 毫米黑色签字笔做题,请将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规定区域,超出规定区域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在答题卡上并粘贴条形码。选择题答案请使用 2B 铅笔填涂,请使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选其他答案。答题卡上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基础知识(共 18 分)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霎.时(chà) 蓊.郁(wěng) 哀悼.(dào) 纤.细(xiān)
混.沌(hún) 守拙.(zhuō) 便.言(pián) 愆.期(qiān)
樊.笼(fán) 吐哺.(pǔ) 猗.郁(yī) 修姱. (kuā)
溘.死(kè) 兰皋.(gāo) 自缢.(yì) 公姥.(m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点缀 掂记 厮混 夙兴夜寐
落寞 蛾眉 踯躅 没精打采
渺茫 伶俜 班驳 繁茂苍绿
窈窕 槃石 羁鸟 否极泰来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专家认为,导致此轮房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扩张速度太快,控制房价必须从收缩货币入手,否则,其他措施只能是扬汤止沸。
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 济状况已
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③2016 年 9 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 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④报道上称张爱玲身无长物,居所非常简单,没有家具、没有床,她睡在活动铺盖上面。发现她的警察说:“不记得她房子有什么家具,只知道到处有很多纸张文件。”
⑤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在长沙举行,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红楼梦》一书中的人物写得那么生动形象,就是因为作者和他所描写的对象长期相处,深深地了解他们的一切。
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是因为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诗体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代乐府诗原是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采集并配乐演唱的诗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 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文中“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的是农历每月的二十九。
B.④②①⑤③⑥
D.④③⑤①②⑥
A.⑥⑤①②③④
C.③①⑤④②⑥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7~10 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 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
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
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亦时相赡 赡:供给
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而畜素琴一张 畜:储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乃重修岳阳楼
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氓之蚩蚩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以其无礼于晋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以束带拜见督邮为耻,后解印去职,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10.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5 分)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5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1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注]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要经过汩罗江。天末,即天边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首联以秋风起兴,使全诗因而笼罩在一层悲愁之中。
颔联委婉地表达了愿李白早日从流放地归来,莫流连于山水。
颈联中的“魑魅”是指奸邪小人,这里用借代手法。“喜人过”的意思是说喜欢人们犯错误 。 D.尾句想象李白与屈原叙谈并作诗投赠。
E.诗由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感情强烈,但表达上决非一泻千里,而是低回婉转,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12.名篇名句默写。(6 分)
《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

《离骚》中 , 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背弃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23 分)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 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 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 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 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 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 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 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 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 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 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 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 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
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 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 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 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 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 使我深感内疚。
13.(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B.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
闷日子。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6 分)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6 分)
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