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分娩镇痛80例临床分析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分娩镇痛80例临床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分娩镇痛8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立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2组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时出血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镇痛;分娩;产程
分娩疼痛是母亲一生中难以忘却的恐惧,它可以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对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产妇要求分娩过程中采用既能减轻痛苦,又能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分娩方式。我院为满足广大产妇的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2007年7~12月在我院要求分娩镇痛产妇80例为观察组,同期未提供任何镇痛方法的产妇80例为对照组,均为足月单胎、头位、经产科检查、超声检查及辅助检查排除骨盆狭窄、异常胎位及其他产科合并症、并发症。两组产妇年龄、身高、孕周、孕产次和胎儿估计等条件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镇痛方法 观察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于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入麻醉导管后首次注入%罗哌卡因10 ml加芬太尼 mg,以自控入量4~5 ml/30 min速度,连续性硬膜外注药镇痛,直到产程结束。
观察指标 对2组病例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时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其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疼痛分级 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4级。0级:无痛,安静合作;1级轻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2级:中度疼痛,难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3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镇痛后0级及1级疼痛为镇痛有效。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 产痛程度表现为0~1级为有效。观察组有效率为%,对照组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
两组产程及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约3 h。观察组80例产妇仅9例改为剖宫产,对照组有22例改为剖宫产,手术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0例,4~7分5例,≥8分75例,新生儿窒息率%。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3分0例,4~7分7例,≥8分73例,新生儿窒息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胎儿窘迫率 两组胎儿窘迫率分别为%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产后出血量比较 两组分别为ml和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轻度头晕3例,轻度嗜睡2例。对照组无其他不良反应。
本资料显示: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窘迫率、产时出血量及产妇用药后的反应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分娩时剧烈的疼痛使产妇焦虑、紧张及恐惧,致使产妇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对产妇、胎儿十分不利[1],产妇由于疼痛喊叫,耗氧量增加,影响胎盘氧供,最终导致产妇、胎儿出现低氧血症。供氧能力的降低,可导致母体及胎儿内环境混乱,发生胎儿窘迫造成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升高。采用分娩镇痛可以缓解疼痛,使上述的应激反应减弱或消失,从而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等。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程缩短约3 h,手术产率显着降低。分析原因是分娩镇痛改善了产妇的心理状态,大大减轻了对分娩的紧张、烦躁、焦虑等应激反应,提高了痛阈,使产妇能安静合作,改善了大脑皮质对皮质下中枢的调控作用,使子宫收缩协调,盆底肌肉放松,有利于胎头下降及宫口扩张,同时,由于疼痛的缓解及产程的缩短,产妇体力消耗减少,于第二产程能有效地屏气用力,促使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对母婴的影响:分娩镇痛不影响产妇心率、心输出量、血压,不降低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新生儿脐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均在正常范围。
分娩镇痛的优越性:镇痛效果好,能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时痛苦,孕妇始终保持清醒,没有心理负担,所以乐于接受。不影响分娩方式,不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2],无明显不良反应,镇痛作用显效快,停药后消失快。
【参考文献】
1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6.
2 郭建荣,姜红,,20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