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双侧协调性训练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疗效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双侧协调性训练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疗效分析.docx

上传人:fuxiyue 2025/4/1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双侧协调性训练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疗效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双侧协调性训练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疗效分析 】是由【fuxiyu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双侧协调性训练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疗效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双侧协调性训练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双上肢协调性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分成2组,单侧训练组重点对患侧上肢进行协调性训练,双侧训练组进行双上肢协调性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上肢功能均得到改善,但双侧训练组的改善更明显。结论:协调性训练可明显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双侧训练疗效更加明显。
【关键词】 双侧上肢;协调性训练;偏瘫
由于上肢及手功能的复杂性,脑卒中后其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尽如人意[1]。对偏瘫患者传统的训练都是针对偏瘫肢体进行的,但是有许多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侧康复训练比单纯对偏瘫的肢体训练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促进脑功能重组方面均具有显着的优越性。神志清醒的患者能通过双侧运动强度和幅度,进行自主分析比较,进一步促进身体的协调运动。所以训练双上肢综合活动力量、协调控制能力和平衡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综合能力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将2005-2006在我科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上肢出现分离运动的患者共30人,平均年龄64岁,随机分成单侧训练组和双侧训练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差异均无显着性。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以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以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治疗方法
 单侧训练组:重点按照姿势→正确性→速度→适应性→耐力的顺序,先近端后远端。初时做肩、肘、手各关节运动的组合运动,以后逐步把重点移到单关节运动。以旋转对角线方向运动为主,视线对着手指,为将来手眼协调作准备。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肢体活动到保持肢体的各种位置。一个动作所做的时间从短到长。
 双侧训练组:除上述训练外再进行上肢精细动作训练,主要着重于眼手的协调训练,可利用花片组装、镶嵌作业等双手操作的作业治疗进行训练。初始可用健手帮助患手,逐渐过渡到患者双手相互协调操作。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和MBI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 。这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改善偏瘫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着疗效。
但治疗组在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更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在偏瘫患者的康复中,上肢功能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发挥。患侧下肢的粗大动作恢复比较明显,上肢功能的恢复则较慢,尤其是上肢多为精细动作,需要邻近多个关节的协调运动,所以恢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近年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单侧脑损伤的同侧也受累及。功能缺损必须学习、适应新的运动方式或技巧,以便能充分代偿缺失的功能。这些代偿方式的形成可以明显地引起受损及完整脑半球组织发生相应改变,而这些脑结构的改变又反过来增强了行为方式的变化。随着时间及体验的逐步进行,行为方式与脑之间这种连续不断的相互稳定影响作用为机体功能改善提供了丰富资源[1]。双侧上肢同时进行运动, 有利于克服神经肌肉对复杂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约束[4,5]。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患手要完成一个简单的协调动作都非常困难,但其两侧肢体间的镜向运动比正常人更加明显,故称为联合反应。这种联合反应并非无益,Nelles等研究表明,当脑卒中患者患手能随着健手的活动出现镜向运动时,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不出现镜向运动的患者。Turvey指出机体的协调就是神经肌肉的协同,它是根据某种作业的活动方式组织起来的。所以对功能障碍程度较重的脑卒中患者,为尽可能地促进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就要采用双侧训练的方法,即在练习一些有选择的作业中, 同时使用非患侧的上肢和手,利用双侧镜向性运动来促进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4,5]。树突分叉和突触生成似乎源于新的运动学习过程,而脑损伤似乎能加强这种可塑性变化过程。如当动物单侧前肢运动区发生脑缺血损伤后,通过进行复杂运动技巧训练可增加其完整半球运动皮层树突分叉、V层神经突触的数量,最终实验结果表明,突触数量以脑缺血损伤后复杂运动训练组最多,其次为单纯缺血组及正常动物训练组,而不参加训练的正常动物最少。
双侧运动在急性期能使受损半球的初级运动皮质激动增强,患侧的被动和健侧的主动有可能促进大脑的重建[10]。所以康复不仅集中于对侧肢体,也应包括损伤同侧,改善损伤同侧控制可得到更大的功能性独立,所以脑卒中后健侧上肢运动控制障碍程度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在训练患侧的同时应重视双侧肢体的协调性训练。
【参考文献】
[1]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57-960.
何祥, [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 2722-2723.
瓮长水,于增志,徐军,[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 (2):85-87.
Mudie MH,Matyas simultaneous bilateral movementinvolve the undamaged hemisphere in reconstruction of neu-ral networks damaged by stroke[J].Disabil Rehabil,2000,22(1-2) :23-37.
Whitall J,McCombe Waller S,Silver KH,et training with rhythmic auditory cueing improvesmotor function in chronic hemiparetic stroke[J].Stroke,2000,31(10):2390-2395.
Rice MS,Newell interlimb coupling inpersons with left hemiplegia due to stroke[J].Arch Phys MedRehabil,2004,85(4):629-634.
Nelles G,Cramer SC,Schaechter JD,et mirror movements after stroke[J].Stroke,1998,29(6):1182-1187.
Turvey [J].Am Psychol,1990,45(8):938-953.
Burry SD,Jones sensorimotor cortex lesions in adult rats facili2tate motor skill learning with the"unaffected"forelimb and training induced dendritic structural plasticity in the motor cortex[J].J Neurosci,2002,22(19):8597-8606.
[10]黄敬,梅元武,童萼塘,[J].中国康复,2004,19(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