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下第三单元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17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下第三单元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luzy369 2025/4/18 文件大小:1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下第三单元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下第三单元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是由【luzy36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下第三单元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0
高中语文选必下古诗文情景默写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第三单元)
《陈情表》
(1)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命运不好,小时就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在孤苦中长大成人。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表现家门不旺。
(4)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李密缺少亲属帮助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关爱。
(6)李密在《陈情表》中写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密在《陈情表》中以“夕阳”为喻写祖母已到人生尽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密《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原因。
(10)李密在《陈情表》中从“日”之长短的角度说明暂时不应命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密在《陈情表》中化用“乌鸟”典故,请求奉养祖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密在《陈情表》中借用《左传》典故,向晋武帝表达了将不惜生命为国出力、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脊轩志》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通过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对项脊轩进行改造,结果“室始洞然”。
(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写在三五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吹拂而不断移动的可爱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脊轩志》中,写老妪对归有光家巨大贡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归有光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项脊轩志》中,描写老妪转述母亲对孩子嘘寒问暖的话语,表达归有光对母亲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祖母在门外自言自语,表达祖母对归有光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0
(8)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________________”,却没有被焚毁,作者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9)《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归有光对亡妻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归有光《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_______,_______”,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3.《兰亭集序》中参加集会的人员是: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兰亭的“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兰亭集序》中表现集会地山林特点是:_______,_______。
7.《兰亭集序》中表现集会地水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并且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则坐在水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兰亭集序》中表现集会文人因地制宜,借用曲水来娱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中说“穷睇眄于中天”,本文也写了文人墨客远望近观宇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16.《兰亭集序》中表现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的句子是“ , ”。
:_______,_______.
,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静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 , ”,“躁”指“ , ”。
《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与朋友畅谈理想:_______,_______。
,有人放纵无羁地生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0
,其表现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1.《兰亭集序》中作者用“ , , ”表达对欢乐时光常常短暂的喟叹。
,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这思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4.《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要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中用精练的句子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
“齐万物,一死生”观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兰亭集序》的感受是什么_______,_______。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相信后人会对其作品产生思想共鸣,本文体现这样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并序
(1)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对自己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把“今”与“昨”进行对比,否定过去肯定现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
(4)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由此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5)《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潜归家后,看到院内景色而稍感欣慰,这两个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7)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写“云”“鸟”等自然景色,也暗喻了自己入世和出世的情况。
(8)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自然万物繁荣滋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9)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人生短暂,要顺随自然的人生态度。
(10)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4
0
《种树郭橐驼传》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郭橐驼说到,除了要让树的根得以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树就可以“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4)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指出有些人种树方面的不足:在“易土”时,“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土”时,则“__________________”。
《石钟山记》
(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探知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笑着对迈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的两个判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问句子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
(4)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原因“______________”,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5)《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章的结尾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5
0
附:参考答案
《陈情表》
(1)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3)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6)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7)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8)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9)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11)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2)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项脊轩志》
(1)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
(2)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3)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4)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5)乳二世 先妣抚之甚厚
(6)儿寒乎 欲食乎
(7)儿之成 则可待乎
(8)(轩)凡四遭火 殆有神护者
(9)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
(10)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兰亭集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
0

,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静躁不同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感慨系之矣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齐彭殇为妄作


,录其所述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
(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3)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4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5)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6)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7)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8)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9)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10)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种树郭橐驼传》
(1)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2)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
(3)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4)根拳而土易 若不过焉则不及
《石钟山记》
(1)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2)噌吰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镗鞳者 魏庄子之歌钟也
(3)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4)(故)莫能知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5)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