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第三章城市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讲课文档.ppt

格式:ppt   大小:25,600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城市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讲课文档.ppt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4/19 文件大小: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城市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讲课文档.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第三章城市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讲课文档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三章城市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讲课文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三章城市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第1页,共59页。
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基本因素
气象因素
1、风向
污染源不能建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第2页,共59页。
鞍山市区的风玫瑰图
第3页,共59页。
2、风速
风速对污染的影响很复杂。风速小,一方面大气稀释扩散能力弱,引起局地污染物浓度增加;但另一方面,在微风条件下热烟云抬升较高,从而使地面浓度减少。风速大,一方面固然表示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使地面浓度减少;而另一方面,强风能使上升烟云弯曲提早抵达地面,引起地面浓度增加,同时强风将使烟云在建筑物背风侧造成下洗,会增加地面浓度。
第4页,共59页。
3、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 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 稳定度不同 ,导致烟气扩散情况不同,分为5种类型:
1、波浪型。大气整体不稳定,烟气上下左右大幅度地无规划地扩散和湍动,烟羽呈波浪型,在晴朗的夏天午后为常见。
2、锥形。中等稳定层度,大气温度自下而上的递减较弱,多出现在阴天、风速较大、低层大气处于中性平衡时,或在早晚大气温度层结转换的过渡时刻烟羽呈圆锥型扩散。
3、扇形:俯视这种烟羽,外形呈扇形。 扇形烟羽多出现在晴朗夜间或早晨,当低层风小、气温自下向上增高、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烟羽只能在稳定气层内缓慢地向两侧扩散。
4、屋脊形(上升形):这种烟羽多出现在傍晚,当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稳定而烟轴之上气层不稳定时,烟羽则在上面不稳定气层中沿主导风向流动,呈屋脊形扩散。
5、漫烟形(熏烟形):漫烟形烟羽多出现在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此烟气向下扩散。
第5页,共59页。
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减弱,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或者冬季冷空气重,一沉聚谷底,造成下冷上热的现象。 (例子:果树,蔬菜等农作物不种谷底)
: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寒流来临时,冷空气潜入暖空气下,带来干燥且多雾气候。
第6页,共59页。
4、降水
降水对污染物有净化作用。降水的净化作用与降水强度有关。降水强度越大,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也就越强。因此大雨是净化城市空气的有效因子。
第7页,共59页。
5、雾
什么是雾 ?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雾本来不是污染。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各种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随着雾持续时间的延长,在排放程度有限的环境容量下,就会形成污染。因此大雾持续会影响空气质量。
第8页,共59页。
地理因素
1、地形地貌
平坦地形有利于气态污染物 的扩散;而山谷、盆地则因气流受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以本溪为例:
曾经是卫星看不到的城市 。本溪的地形是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对气流有阻挡作用。加之,本溪的钢铁有百年的历史,坐落在“盆底”,如遇逆温静流,空气不易扩散,盘旋在本溪的上空。
第9页,共59页。
2、局地气流
(1) 城市高层建筑的影响
城市的高层建筑会阻挡气流正常流动,在小范围内形成涡流,阻碍污染物迅速排走扩散 ,而停止在某一地段内,加深污染
第10页,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