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体育心理学7.doc

格式:doc   大小:159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体育心理学7.doc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8/3/8 文件大小:1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体育心理学7.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一)让学生对本章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学完本章后,他们应该能够:
;
,调节社会应激的重要变量;
;
,并且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因子有一定的认识;
;

(二)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提高锻炼坚持性的原则和策略应用到指导大众健身的实践中去。
对体育锻炼的界定
二、教学内容框架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体能与有氧体能

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的唤醒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
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的抑郁
有氧体能与人体免疫系统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理论解释
生理学假设

心理学假设
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
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

影响体育锻炼的坚持性的因素
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
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
锻炼行为的理论
体育锻炼的行为的理论及干预
锻炼行为干预
锻炼成瘾的界定
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
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

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
图 7-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框架
三、知识拓展与深化
(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背景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这一方面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生物医学领域大脑-机体二元论观点的影响,该观点认为,身体和心理相互分割,所有的疾病和身体不适都与解剖结构的变化和生理过程的紊乱有关,与大脑无任何关系。因此,这种身心分割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运动心理学家们开始将注意力从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转移到研究普通人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锻炼心理学因此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20世纪70年代,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不适或损伤变成了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此前,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胃肠炎等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对“现代文明病”的研究分析(见图7-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社会背景和机理。因此,人们开始关注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健康行为之一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身心效应,因此,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受到了广泛的注意。
社会环境复杂化
社会背景
生活、劳动机械化,汽车化,家庭电气化
饮食丰富
新的营养问题
运动不足
紧张度增加

与癌有关
矿物缺乏
能量摄取增大
能量消耗减小
代谢异常
肌力
下降
紧张积累


肥胖
预测健康危害
精神疲劳
运动机能障碍
癌症
缺乏症
代谢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精神病腰疼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食道癌等
抑郁症老年性肩疼等动脉硬化高血脂等
体力下降等供血不足等
衰老
图7-2 “现代文明病”的生活背景及机理(《身体活动の科学》,1995)
、余暇时间增多、传统治疗手段有限等因素的出现
这是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得到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很明显,体育锻炼是一种非常经济、合算的健康行为,因而,体育锻炼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纷纷涌现出来,而锻炼心理学也就因此重又寻回了其存在的社会价值。

这是促进锻炼心理学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有了全新的理解,健康不再被看作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被看作一种良好状态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关于锻炼的心理疗效的研究,其中很多涉及到心理疾病或障碍的锻炼疗法,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酒精或药物依赖等。据统计,1983年至1990期间,对抑郁群体的研究增加了约40%,有23项研究是针对锻炼的抗抑郁效能,有42项研究是针对焦虑、心境和其他自评症状,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是对抑郁、焦虑以及自我概念等所进行的元分析。此后,研究者又对锻炼运动处方、锻炼动机、锻炼人群、锻炼干预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二)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

(1)体育锻炼对儿童认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