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上传人:sunny 2025/4/19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是由【sunny】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  年级/班级: 九年级
试卷标题: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5--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要求:从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以下物质中,属于纯洁物的是〔 〕
A. 空气
B. 氯化钠溶液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钠溶液
2. 以下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氢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氯化氢
3. 以下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
A. 盐酸
B. 硫酸
C. 碳酸
D. 氢氧化钠
4. 以下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选项是〔 〕
A. 氧气 O2
B. 氯化钠 NaCl
C. 硫酸 H2SO4
D. 氢氧化钠 NaOH
5. 以下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 氢氧化钠 NaOH
B. 氯化钠 NaCl
C. 硫酸 H2SO4
D. 氢氧化钾 KOH
6. 以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
A. 氢氧化钠:用于制造肥皂、纸张等
B. 氯化钠:用于调味、制作食盐等
C. 碳酸:用于制造饮料、洗涤剂等
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焊接等
7. 以下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 水的沸腾
B. 铁的生锈
C. 石头的破碎
D. 冰的融化
8. 以下化学反响中,属于置换反响的是〔 〕
A. 2H2 + O2 → 2H2O
B. CaCO3 → CaO + CO2
C. 2NaCl + 2AgNO3 → 2AgCl + 2NaNO3
D.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9. 以下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钾
C. 硫酸铜
D. 氢氧化钙
10. 以下物质的溶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 盐酸
B. 氢氧化钠
C. 稀硫酸
D. 稀盐酸
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
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
1. 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2. 以下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氧气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
3. 以下物质的名称分别为:NaCl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
4. 以下物质的性质分别为:氢气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
5. 以下化学反响中,属于酸碱反响的是__________。
6. 以下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___。
7. 以下物质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
8. 以下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__________。
9. 以下化学反响中,属于置换反响的是__________。
10. 以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
要求: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
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
3.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酸。〔 〕
4. 氯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
5. 二氧化碳是一种易燃气体。〔 〕
四、计算题〔共2题,每题5分〕
要求:请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1. 知晓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Na + 2H2O → 2NaOH + H2↑
,求生成的氢气质量是多少?
2. 知晓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假设10g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响,求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
五、实验题〔共2题,每题5分〕
要求: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答复以下问题。
1. 实验步骤:
〔1〕取一支试管,参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2〕向试管中参加几滴酚酞试液。
〔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中参加了哪些物质?
〔2〕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
2. 实验步骤:
〔1〕取一支试管,参加少量氯化钠溶液。
〔2〕向试管中参加几滴稀硝酸银溶液。
〔3〕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中参加了哪些物质?
〔2〕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氯化钠溶液的性质。
六、综合题〔共2题,每题5分〕
要求:请根据题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 请简述以下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氢氧化钠
〔2〕氯化钠
2. 请简述以下化学反响的原理:
〔1〕酸碱中和反响
〔2〕置换反响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
1. C
解析:纯洁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纯洁物。
2. A
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 D
解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是钠离子,不属于酸。
4. D
解析: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OH,其中Na代表钠元素,O代表氧元素,H代表氢元素,书写正确。
5. D
解析:氢氧化钾的化学式是KOH,其中K代表钾元素,O代表氧元素,H代表氢元素,书写正确。
6. C
解析:碳酸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H2CO3,而题目中的碳酸是碳酸的俗称,化学式为H2CO3,与选项不一致。
7. B
解析:铁的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 C
解析:置换反响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选项C符合置换反响的定义。
9. D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其他选项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10. B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其具有碱性。
二、填空题
1. 分子 原子
解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2. O2 CO2
解析:氧气的化学式是O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
3. 氯化钠 硫酸
解析: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
4. 氢气 氧气
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5. HCl + NaOH → NaCl + H2O
解析:酸碱中和反响是酸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的反响,此反响符合酸碱中和反响的定义。
6. 氢氧化钙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7. 氢氧化钠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其具有碱性。
8. 铁的生锈
解析:铁的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9. 2Na + 2HCl → 2NaCl + H2↑
解析:置换反响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此反响符合置换反响的定义。
10. 氢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
解析: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而题目中的用途是制造肥皂、纸张等,与氢氧化钠的性质不符。
三、判断题
1. √
解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这是物质的根本构成。
2. √
解析: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3. ×
解析: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不是强酸。
4. ×
解析:氯化钠溶液没有腐蚀性,但具有咸味。
5. ×
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不易燃的气体。
四、计算题
1.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可知2mol钠与2mol水反响生成1mol氢气。钠的摩尔质量为23g/mol,。根据化学方程式,,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
2.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可知1mol碳酸钙与2mol盐酸反响生成1mol二氧化碳。碳酸钙的摩尔质量为100g/mol,。根据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五、实验题
1. 〔1〕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
〔2〕溶液变红
〔3〕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 〔1〕氯化钠溶液、稀硝酸银溶液
〔2〕产生白色沉淀
〔3〕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反响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六、综合题
1. 〔1〕氢氧化钠:用于制造肥皂、纸张、洗涤剂等。
〔2〕氯化钠:用于调味、制作食盐、防腐剂等。
2. 〔1〕酸碱中和反响:酸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的反响,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2〕置换反响: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例如:Fe + CuSO4 → FeSO4 + 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