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安全疏散部位、设施的登记、检测和维护管理要求、情况
记录等要点。
3、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
楼梯间;
⑵ 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
锁闭;
⑶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
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⑷ 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
⑸ 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
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
⑹ 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
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⑺ 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
在其 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⑻ 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
应及时维修、更换;
⑼ 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⑽ 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
⑾ 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 .
⑿ 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
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⒀ 举办展览、展销、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应事先根据场所的
疏散能力核定容纳人数。活动期间应对人数进行控制,采取防止超员
的措施。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明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确定消防设施、器材登记、检查及维护保养要求、情况记录等
要点。
3、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⑵ 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⑶ 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
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⑷ 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
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
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
设施和器材的正常使用;
⑸ 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维修
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⑹ 按照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建立档案资料,
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部位、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 : .
间等有关情况,并定期检查、检测,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⑺ 自动消防设施应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
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明确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确定用
火、用电设备的采购、登记和安全使用要求,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
程序和要求,电工、电气焊工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资格,发现
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
2、执行当地用火、用电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规定。
3、用火、用电设备应由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电
气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禁止非职业人员作业,作业中严格执行安全操
作规程。
4、用火、用电警示标志醒目,防护用具完好。
5、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⑴ 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
或 B 级 PVC 管保护,导线不应裸露,并应留有 70cm×70cm 的检修孔
1
1 至 2 处;
⑵ 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 A 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应安装在
B 级以下(含 B 级)的装修材料上;
2 2
⑶ 开关、插座应安装在 B 级以上的材料上;
1
⑷ 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 A 级材料、或导线穿越
B 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用 A 级材料隔热;
2 : .
⑸ 不应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
⑹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还应符合 GB50303-2002 、
GBJ16-87、GB50045-95、GB50098-98 中的有关要求。
6、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
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
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
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
消防安全措施。
7、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⑵ 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规定
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
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⑶ 公共娱乐场所禁止在营业时间进行动火施工;
⑷ 演出、放映场所需要使用明火效果时,应落实相关的防火措施;
⑸ 不应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如特殊情况需要时应有专人看护;
⑹ 炉火、烟道等取暖设施与可燃物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⑺ 厨房的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⑻ 厨房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明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人员密集场所严禁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 .
3、人员密集场所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应根据需要限量
使用,存储量不应超过一天的使用量,且应由专人管理、登记。
4、使用、贮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的设置地点应符合防火防
爆要求,与周围建筑物应备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附近的道路要保持畅
通。
5、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加强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采用通风措施,使其低于爆炸极限;
⑵ 严禁烟火,杜绝可能产生火种的一切因素;
⑶ 采取配备防爆型装置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照明设备;
⑷ 使用、贮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运输工具、设备、容器、
管道,凡能产生静电引起燃烧爆炸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安装导除静电
的装置;
⑸ 使用、贮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和车辆要按不同性
质的物资,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保证有效。
⑹ 各种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存放在专门地点不得与其他物品混
合贮存;
⑺ 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应隔离贮存;
⑻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包装要完整无损,如发生破损、渗漏必须
立即进行安全处理;
⑼ 不准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库房施焊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
操作;
⑽ 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严禁人员住宿;
⑾ 装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事先必须严格检查,要采取切实可 : .
行的安全措施;
⑿ 装卸过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彻底消除遗留物;
⒀ 搬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要轻拿轻放,严禁震动、撞击、压、
倾倒和磨擦。
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
1、明确管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机构及人员、例会、教育培训、
考核要求等要点。
3、专职消防队由专职灭火的人员组成,有固定消防站用房,配备
消防车辆、装备、通讯器材,定期组织消防训练,能够每日24h 备勤。
义务消防队由单位从业人员组成,平时开展防火宣传和检查,定期接
受消防训练;发生火灾时能够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扑救初期火
灾、组织疏散人员,引导消防队到现场,协助保护火灾现场
4、消防安全责任人为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和
组织保障,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5、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制定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年度消防安全训练计
划,确定训练内容及授课人,并严格按照年度消防安全训练计划,组
织全体员工参加消防训练。
6、单位各类人员超过 50 人的,组建两个梯队并分别组成灭火行
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防护救护组,明确两个梯队及
三个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7、单位各类工作人员不足 50 人的,组建一个梯队并分别组成灭
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防护救护组并明确工作职 : .
责和任务。
8、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应定期开展消防业务培训和灭火应急疏散演
练。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明确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办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演练程
序、注意事项等要点。
3、灭火和应急疏散各项职责应由当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
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承担。规模较
大的单位可以成立各职能小组,由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及其他在岗的从业人员
组成。
4、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包括下列组织:
⑴ 指挥员: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担负公安消防队到
达火灾现场之前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规模
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⑵ 灭火行动组: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⑶ 通讯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⑷ 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⑸ 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⑹ 其它必要的组织。
5、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
⑴ 发现火情,首先报警,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
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⑵ 通讯联络组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
等单位联络;
⑶ 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电源,利用灭
火器材实施扑救;
⑷ 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⑸ 疏散引导组尽快有秩序疏散人员;
⑹ 安全防护救护组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⑺ 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协助事故调
查;
⑻ 指挥员组织填写事故报告。
6、当确认发生火灾后,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按下列程
序开展工作:
⑴ 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
⑵ 当班人员执行预案中的相应职责;
⑶ 组织和引导人员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⑷ 使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扑救初起火灾;
⑸ 派专人接应消防车辆到达火灾现场;
⑹ 保护火灾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7、定期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进行宣贯和完善:
⑴ 应定期组织员工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通过预案演练,
逐步修改完善; : .
⑵ 地铁、高度超过100m 的多功能建筑等,应根据需要邀请有关
专家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进行评估、论证。
8、消防演练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其他场所应至
少每年组织一次;
⑵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火灾模拟形式,并将消防演练方案可以报
告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争取其业务指导;
⑶ 消防演练前,应通知场所内的从业人员和顾客或使用人员积极
参与;消防演练时,应在建筑入口等显著位置设置 “正在消防演练”
的标志牌,进行公告;
⑷ 消防演练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实施;
⑸ 模拟火灾演练中应落实火源及烟气的控制措施,防止造成人员
伤害;
⑹ 地铁、高度超过 100m 的多功能建筑等,应适时与地公安消防
队组织联合消防演练;
⑺ 演练结束后,应将消防设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做好记录,
并及时进行总结。
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明确燃气和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定设施
登记、职业资格、检查部位和内容、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处置程序、
情况记录等要点。
2、燃气、电气设备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 .
⑴ 采购燃气、电气、电热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应符合有关
安全标准的要求;
⑵ 燃气和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