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讲课文档.ppt

格式:ppt   大小:1,272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讲课文档.ppt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4/20 文件大小:1.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讲课文档.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讲课文档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讲课文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第一页,共84页。
诊断(diagnosis)就是判断植物生病的原因,确定病原类型和病害种类,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异常植物
植物病害
非植物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侵染性病害












线








第二页,共84页。
一、诊断的意义
1、认识病害,掌握病害发生规律
2、植保工作者的职责是对有病植物作准确的诊断鉴定,然后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力求减少因病所造成的损失。
3、植物医学不同于人体医学,服务的对象是植物,它的经历和受害程度,全凭植病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去调查与判断。
4、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
第三页,共84页。
二、诊断的程序
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
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点,如有无病征?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等等。
其次是询问和查对资料,仔细分析,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任何典型症状都有可能有例外。
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询问病史与查阅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结论。
第四页,共84页。
三、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鉴定的方法
如发现一种新的病害或疑难病害时,就需要用柯赫氏法则来完成诊断与鉴定。
共4步操作: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 (2) 相同。
第五页,共84页。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如果是侵染性病害,再确定病原的大类型,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等。
第六页,共84页。
(一)侵染性病害
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发病中心);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
大多有病征存在,且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另外,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以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虽然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很明显的。
第七页,共84页。
对熟悉的病害可以通过镜检发病部位的子实体,查对参考资料直接鉴定。
但为避免发病部位腐生真菌子实体的干扰,更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分离培养,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
1、真菌病害的鉴定
第八页,共84页。
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感病组织——表面消毒(%升汞及70%乙醇)——灭菌水洗3次——于PDA培养基上培养(24-26℃) —— 病原显微观察。
第九页,共84页。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相似
病状特征: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细菌病害的初期病斑呈现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要注意制片方法与镜检要点。
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定和接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
2、细菌病害的鉴定
第十页,共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