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计算机概论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算机概论知识点.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8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算机概论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冯·若依曼体系:特点:1、必须有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数据与程序以二进制形式储存2、必须有一个控制器,用于实现程序的控制3、必须有一个运算器、用于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必须有输入和输出设备,用于进行人机通信五大基本组成部件: :存储程序、程序控制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记忆、存储的功能4、具有逻辑判断的功能5、具有自动处理的功能6、具有网络与通信的功能7、可靠性高、通用性强计算机的分类:1、按信息的表示和处理方式划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电子计算机2、按计算机的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3、按计算机的规模与性能划分: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及嵌入式机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科学与工程计算2、信息管理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4、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的应用5、计算机辅助系统6、过程控制7、嵌入式系统8、人工智能计算工具的发展:1、手工到机械自动2、机械计算到电动计算3、机电自动到电子数计算机的发展:1电子管时代:1946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末期,迟延线或磁鼓做存储器;(ENIAC)(科学计算和军事)因采用电子管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2、晶体管时代:20世纪50年代中、末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用磁芯为主存储器,并开始使用及磁带等外存储器;创立了高级语言。(TRADIC)(扩大到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比第一代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数10倍,软件配置开始出现,一些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相继问世,外围设备也由几种增加到数十种3、集成电路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至20世纪70年代初,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出现了批处理、分时及实时操作系统。(IBM360)(科学计算、工业控制、数据处理)主要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其电路器件是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集成了几十个到几百个电子元件,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显著减少,计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有较大的提高,有了操作系统,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并和通讯技术结合,使计算机应用进入许多科学技术领域;4、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ILLIAC-IV、微型计算机将CPU、存储器及各I/O接口做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百万次,计算机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发展1956年起步,1958年首台电子管计算机DJS-1型试制成功 1964年,中国制成了首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型 1974年起步研制微机:长城、东海、联想、方正等系列产品 1983年起步研制大、巨型机: “银河”和“曙光”等系列产品 2010年11月,首台超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雄居国际TOP500 强第一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微型化2、巨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计算思维的定义: 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特性:1、它是概念化而不是程序化的2、它是根本而不是刻板的技能3、它是人而不是计算机的思维方式4、它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5、它是思想而不是人造物6、它面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