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docx

上传人:zhilebei 2025/4/2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是由【zhileb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
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这一地位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拉美将继续成为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重要来源
拉美由33个国家组成,从北到南全长万公里,总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相当于欧洲大陆的3倍。拉美可谓地大物博,除了森林资源以外,该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些矿物的储藏量居世界前列。此外,拉美还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20世纪,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为特征的所谓“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趋势迅速发展。例如,在通讯材料中,光学纤维能够替代铜,从而使铜的使用量减少;微电子的应用则能使产品的体积小型化,从而达到减少浪费和节省原材料的目的;生物技术能有效地节省能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能把废物变成再生资源。此外,新技术还能使同样数量的铁矿石生产出更多的钢铁。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材料层出不穷,但人类社会对原料和自然资源的需求总是不断增长的。就此而言,拉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这种初级产品“供应者”地位不容忽视。
20世纪下半叶,拉美国家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然而,统计数字表明,虽然拉美国家的商品出口额从1980年代的980亿美元扩大到1998年的2893亿美元,但它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仅仅从%提高到%。如将服务出口计算在内,拉美的比重则未见增长。1980年,该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为1141亿美元,1998年上升到3360亿美元,但在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仍然为%。,2000:198、244)
拉美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这一地位与该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不无关系。诚然,7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1980年,初级产品在该地区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高达80%,1998年已下降到50%左右;制成品的比重则从同期的20%提高到50%。但是必须指出两点:第一,虽然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在上升,但拉美国家获得的出口收入中仍然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第二,上述数据掩盖了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墨西哥的出口在整个拉美地区的约40%,而墨西哥的制成品在出口额中的比重则高达85%。
可见,21世纪初拉美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在如何发挥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升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把初级产品出口作为外汇收入的来源是有风险的,因为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比较大,而且初级产品的供给更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美洲开发银行的一个研究报告指出,在1970-1992年,拉美经济的“动荡性”(volatility)高于除非洲和中东以外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其原因之一就是拉美地区的出口收入以初级产品为主,而初级产品出口经常受到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相比之下,东亚在实施外向发展模式后,通过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而获得了大量外汇收入。这些外汇收入使东亚维系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使其成功地积累资金,为重工业建设打下了基矗
二、2005年建成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将进一步提升拉美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除古巴以外的所有美洲国家已确立了在2005年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一目标如能实现,21世纪初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提高。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美国在1994年的迈阿密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就目前态势而言,这一目标是能够如期实现的。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洲地区的一些自由贸易协定或组织运转良好,从而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矗其次,拉美国家已经认识到,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方式来加强整个美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南北美洲来说都将是一种“双赢”的结果。第三,美洲自由贸易区能否建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意愿和行动,而美国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决心似乎是很大的。
美洲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可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将拥有亿人口,经济总量在10万亿美元以上。)因此,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首先,它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其次,它将加剧世界上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再次,它有利于扩大美洲国家的国民经济总量,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不容否认,与拉美国家相比,美国将从美洲自由贸易区中获得更多的好处。这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拉美国家业已达成了多个区域内和区域外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将美国排除在外,因而对美国企业是不利的。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美国公司获得进入拉美市场的不断增长、稳固和无歧视的机会。第二,美国的关税大大低于拉美国家的关税。因此,美洲自由贸易区将使美国企业在向拉美国家出口时获得较低的关税。
任何一种自由贸易协定都会产生两种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即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成员国之间会产生出新的贸易机会;(2)“贸易转移效应”,即贸易从低成本的非成员国生产者转移到高成本的成员国生产者。“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对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成员国能从“贸易创造效应”中获得好处,而非成员国则会受到“贸易转移效应”的不良影响。可以预料,虽然拉美国家在美洲自由贸易区中处于一种从属于美国的地位,但它们依然能从“贸易创造效应”中受益匪浅。
三、拉美国家的经济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扩大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总是取决于它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大多数拉美国家早在19世纪初就取得了民族独立。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一些拉美已达到较高的程度。事实上,20世纪中叶,拉美的人均收入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地区,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之比大约在1:2左右。然而,20世纪下半叶,拉美的发展步伐明显不如东亚。即便在六七十年代这一所谓拉美的“黄金时期”,拉美的发展速度也不及东亚。
但是,就经济总量而言,拉美则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据世界银行统计,1998年,拉美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为19330亿美元,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一组地区中高于其他任何一个地区。
表11998年部分拉美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阿根廷智利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
803049904630384035302470244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第8-10页。
表21998年世界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洋地区欧洲和中亚中东和北非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19330180201044058105600323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第10页。
表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拉美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GDP增长率
发达国家东亚其他亚洲地区中东东欧非洲拉美
80年代
90年代
资料来源:Inter-AmericanDevelopmentBank,EconomicandSocialProgressinLatinAmerica,2001Report,

毫无疑问,经济总量扩大的幅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密切相关的。必须指出的是,最近几十年,拉美的经济增长率起伏比较大。在1965-1998年期间,拉美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不仅低于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而且还低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低收入国家的%。在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的80年代,拉美的GDP增长率更是明显低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但是在90年代,拉美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拉美的GDP增长率高出2个百分点。这一增长幅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分析最近几十年影响拉美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可以看出,21世纪初拉美国家能否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将取决于以下几个重要条件:
第一,能否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拉美国家实施了声势大、范围广、影响深的改革开放。这一进程不仅在拉美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整个第三世界来说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无怪乎有人称之为拉美大陆上的一次“经济政变”。
拉美国家的改革开放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国有企业私有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劳工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使拉美国家走出了20世纪80年代“失去的十年”的阴影,使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当然,改革开放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包括收入分配不断恶化,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些拉美人将1994年12月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2001年12月爆发的阿根廷危机视为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求拉美国家停止改革开放,回到90年代以前的那种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超常干预和闭关自守的“老路”上。令人欣慰的是,这一观点不会影响拉美国家决策者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当然,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的决策者认识到,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开放的社会成本,使更多的人受益。
第二,能否继续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化进程。全球化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多、更快和更自由的流动。因此,全球化能加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资本、技术和市场份额。
  
与东亚相比,90年代以前拉美参与全球化的力度是有限的,参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尤其在六七十年代,两者的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当东亚有力地拓展海外市场时,拉美却依然在“出口悲观主义”阴影的笼罩下,奉行一种内向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70年代,东亚的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9%,而拉美只有%。正如美国学者G·吉里弗等人所指出的那样,过去“拉美仅仅利用了全球化提供的一部分机遇,因此,该地区向全球生产结构所具有的高附加值的顶端过渡的能力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