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2025年地理中考(专题4 )天气与气候.doc

格式:doc   大小:2,48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地理中考(专题4 )天气与气候.doc

上传人:自在飞花轻梦 2025/4/22 文件大小:2.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地理中考(专题4 )天气与气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地理中考(专题4 )天气与气候 】是由【自在飞花轻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地理中考(专题4 )天气与气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每日必记】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认识天气符号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
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风级的识别方法:共分 18 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一个风尾表示二级,一个风旗表示八级。
4.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清新的空气,所
含污染物数量少,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
空气,所含污染物数量多,污空气质量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变化规律
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2 月最低。
南半球气温,大陆上 1 月最高,7 月最低;海洋上 2 月最高,8 月最低。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1)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海陆因素
(3)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 地形因素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 年降水量: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通常用各月降水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
1
(四)世界的气候

图 2
图 1

1)读图 1,写出气候类型。
风气候
(2)读图 2,写出气候类型。 6、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征及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洲南部、东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
岸和大陆内部。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亚欧大陆东岸的温带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夏季稍多。 亚欧大陆内部及北美洲东部。
寒带 寒带气候 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极地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全年寒冷,降水较少。 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变暖
危害 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地区。
原因 大气中二氧化碳数量增多,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①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
化碳;②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对策 (1)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减少煤、石油等的使用。(2)大力植树造林。
4. 气温、降水的数值与语言描述
数值 语言描述 数值 语言描述
月平均气温
接近或超过 20℃ 高温或炎热 接近或超过 100 毫米 多雨
月降水量
0℃---20℃ 温和 50 毫米左右 湿润
低于 0℃ 寒冷 少于 30 毫米 干燥
2
【每日必练】 天气与气候
一. 选择题(15 分)
1.下列关于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分为五级,级数越高表示空 气质量越好 B.降水概率超过 50%表示肯定“有雨”
C.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D.西北风是指吹向西北的风
( )
12 时左右
1 月
1 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7 月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乙两处气温相同
,乙处为陆地 ,乙处为海洋
,正确的是( )

,气温差别大
1 月、7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海洋气温均比大陆高
图 1
2,叙述正确的是( )


( )
图 2
A.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B.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3 反映的是我国东部某山地的地形剖面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甲、乙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乙地空气湿润 ,乙地有海洋对气温的调节
,乙地适宜阳光浴 ,乙地以观日出
8.世界上各月降水量都很多的地区是( )
A.南北纬 30°~40°大陆东岸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南北纬 40~60°大陆东岸 D.赤道附近
图 3 4 中①②③④与其气候类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是地中海气候 B.②是热带草原气候
C.③是热带雨林气候 D.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4①②③④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图 4
B.②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C.③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D.④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
5 中从 A 点到 B 点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 5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读图 6,完成 12~13 题。
A、B 两地降水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

6 中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地气候干燥的原因是在背风坡
图 6
3
,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末日旅游”,把旅游目的地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消失的景观,游客把非洲最高峰乞
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将导致山体滑坡 ,冰雪融水淹没乞力马扎罗山
,山峰将变成平地 ,可能导致赤道雪峰景观消失
二、读图题(35 分)
,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以上,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的 年 平 均 气 温 在 ________ 以 下 , 全 球 气 温 分 布 的 总 趋 势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 分)
(2)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1 分)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 D.洋流
(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________气温高,冬季
________气温高。(2 分)
(4)南半球 20 ℃等温线大致与________平行。(1 分)
(5)图中 A、B、C 三地相比,气温年变化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地,判断依据是 (2 分)
(6)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洋是 。(2 分)
(7)南、北半球中,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 半球。原因是 。(2 分)
2.阅读四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回答相关问题。
(12 分)
(1)在 A、B、C、D 四地中,气温年变化最小的
是 ,全年湿润的是_______。(2 分)
(2)四地中可能是北京的是 ,其气候特征
是 。(2 分)
(3)A 地 气 候 类 型 是 , 该 气 候 在
(大洲)分布最广。(2 分)
(4)B 地最热月是在 月,说明 B 地处于 半球。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纬 的大
陆西岸, 主要特点是雨热_____(同期/不同期)。(4 分)
(5)D 地的气候类型是 。 主要分布在 。(2 分)
3.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局部)及甲、乙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13 分)
( 1 ) ① 地 的 气 候 类 型
是 ,该种气候主要分
布于 。其气候特征
与甲、乙中的图 相吻合。
(3 分)
( 2 ) ④ 地 的 气 候 类 型
是 ,其气候特征与
甲、乙中的图 相吻合,分
布规律是 。(3 分) (3)②③⑤⑥几种气候中,终年炎热干燥,以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显著的是 (填序号和名称);
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世界范围内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是 (填序号
和名称)。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5 分) (4)中国主要的季风气候是 和 。(2 分)
4
【每日必练】 天气与气候
一. 选择题(15 分)

【解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西北风是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降水概率 50%并不表示肯定有雨。
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空气质量级数与质量状况成反比,级数越高,
空 气质量越差。选 C。
【解析】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放在百叶箱中,距地面
米。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月份也相反,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 1 月。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选 C。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低。甲处低于 20℃,乙处高于 20℃。受海陆因素影响,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选 D。
【解析】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陆地较多,受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的影响较大,等温线较为曲折。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变化小,温差小。受纬度因素影响,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海陆因素影响,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选 C。
【解析】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图示地区应位于南半球。受海陆
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高,海
洋气温低,应是南半球的夏季。选 C。
【解析】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
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选 B。
【解析】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
甲地海拔高,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乙地
位于海边,受海洋的影响大,夏季气温低。选 B。
【解析】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
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选 D。
【解析】气候的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
候的南北两侧。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选 B。
【解析】 气候的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
候的南北两侧。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 60°的大陆西岸。 选 A。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从 A 到 B 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依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选 D。
【解析】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读图可知 A、B 两地降水出现差
异主要是山脉对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阻挡,A 地位于迎风坡,B 地位于背风坡。选 B。
【解析】由 40°S 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风向从低纬吹向高纬,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暖
湿气流。位于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B 地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由海陆的分布
判别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南部。选 D。
【解析】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95 米,海拔高,气温低,终年积雪。选 C。
【解析】 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冰川消融。选 D。
二、读图题(35 分)
1.(1)20℃ -10℃ 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A (3)陆地 海洋(4)南回归线 非
大洋 南美(位置可互调)(5)B B 地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大(6)南极洲 北冰洋 (7)南 南半球比
北半球海洋更广阔的。
2.(1)A D (2)C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热带雨林气候 南美洲 (4)1 南 30°~40° 不同期
(5)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
3.(1)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甲 (2)地中海气候 乙 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3)
③ 热带沙漠前后 ⑤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4)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5
从事初中地理教学 30 多年,接触了海量的初中地理教学资料,吸收其优点,
经过对比修整,编写出了自己的初中地理教学案。
工作的需要,被安排到高中部教学,深感高中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欠缺。
采用初中地理教学案的编排模式,按照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吸收初中地
理各个版本的优点,对应北斗区域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出了适合高中学
生学习的区域地理教学案。教学案的编写与教材同步,采用了正反页的方式。
正面提出问题,反面相应位置展示答案。解决了学生背诵不知答案,感觉背好
后无法自我检测的问题。学生可对着反面背诵,对着正面自我检测。
教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测评等于一体,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减
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真正做到了学生能学、教师能教、家长能查,解决了教
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案的编排分《区域地理认知基础》、《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三部分,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也有对应的巩固
性的检测题。
对应教学案制作出了相适应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教师上课可用,学生
学习更可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湘教版、星球商务版、粤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每
一节的教学案都有,用 Word 编排,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编。
也有对应教学案的课件,完全对应教学案的顺序编排,实用性强。
编写了对应初中各个版本四册每一节、每一章、期中、期末检测题,Word
版的,按照中考的理念编排,综合性强,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根据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为出版社编写了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总共 30 份资料。人教版、湘教版、星球商务版、粤教
版、鲁教版、中图版的都有。有基础图上知识的记忆,更有探究知识的拓展。
可用于平时的结业年级复习,更可用于中考最后的冲刺。
2024 年新版本人教版、湘教版、星球商务版、粤教版、鲁教版、中图版
七年级世界地理的教学案、课件、检测题都已编写完毕。
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适应新的中考理念,每年都为出版社编写一
套(20 份)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模拟题,几乎覆盖了四册初中地理课本
的全部知识点,适用于各个版本。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拓展知识的综合,
更有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以 50 分作为标准,分数翻倍就可作为 100 分的试卷
使用。有 word 版,Word 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再进行编排。模拟题的编写,有市
场竞争,需要以质量取胜。2025 年的模拟题已编写完成。
有需要的老师,可联系高老师,电话:**********,微信同号。最好微
信联系。
详情可浏览文件后面的样稿。
6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初 中 学 业 考 试
地理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4 页。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
卷的相应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
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5 分)
第Ⅰ卷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一. 选择题(15 分)
北京时间 2025 年 2 月 3 日 7 时 37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
利星座 02 组卫星发射升空,11 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读“中国四大卫星发
射中心分布图 1”,完成 1~2 题。
1.下列关于我国卫星发射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中纬度地区 B.酒泉的地理坐标:40°N,100°W
C.酒泉位于太原的东北方向 D.文昌位于热带地区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 A.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
B.卫星发射当天,南半球处于夏季
C.卫星发射当天,酒泉昼短夜长
D.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2,完成 3~4 题。
3.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处的相对高度为 400 米
B.②处为山脊
图 2 C.③处比④处坡陡
D.⑤处为该区域最高峰
4.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A 处开发攀岩项目
B.B 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
C.C 处修建观景台
D.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7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3,回答 5~6 题。
5.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冬温夏凉,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终年干旱少雨,蒸发旺盛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多雨
6.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人口稀疏 B.该地纬度较高
图 3
C.人种大部分为黑种人 D.该地使用语言主要是英语
2024 年 1 月 31 日,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的停机坪正式开工建设。停机坪的面积超过了
1100 平方米,可以同时停靠两架直升机。目前,罗斯海新站主楼、后勤中心正在同步展开建设工作。罗斯
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
要的科研价值。据“南极地区略图”4 及相关材料,完成 7~8 题。
7.下列关于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濒临太平洋
B.正式建站时间选择在 2 月
C.位于南寒带
图 4
D.无极昼极夜现象
8. 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必须穿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登陆前对鞋子进行消毒,回船时
要踩过消毒池;拍照时,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B.动植物资源丰富
C.降水稀少 D.气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2011 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
“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的调整。图 5 为 2010—2022 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增
长率变化图。完成 9~10 题。
9.2010-2022 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的年份是( )
A.2012 年 B.2016 年 C.2021 年 D.2022 年
10.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政策调整②养老观念转变
图 5
③生育观念转变④育儿成本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为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优化生育政策 B.完善养老制度 C.实施延迟退休 D.加快城市化进程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图 6 为“我国中
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3 题。
12.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B.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
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
D.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
图 6 8
13.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
A.小麦 B.稻米 C.玉米 D.高粱
家住上海的小华想利用暑期(7 月)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设计了四条游览
线路。读图 7 回答 13~15 题。
14.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小华绘出了四条游览线路经过的某些主要山脉或地形区的简略示意图。
其中绘制可能出现错误的是( )
图 7 A.① B.② C.③ D.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5 分)
,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但也经常收到自然灾害
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1 分)
(1)读图,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向为:____________。(1 分)
(2)美国东北部是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至少回答
两点)。(2 分)
(3)乳畜业的发展需要自然和人文条件的组合,A、B 两地适宜发展乳畜业的是________,分析其发展
乳畜业的有利条件。(3 分)
(4)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可径直南下,易造成大面积的________(气象灾害)。分
析冷空气可径直南下的原因。(2 分)
(5)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才能带来丰富降水,读图分析美国东西部降水丰富地区范围的不同并简析
其原因。(3 分)
9
17. 青藏神山圣寺,雪山连绵;东北白山黑水,沃野千里。读“青藏地区图”和“东北地区图”,回
答下列问题。(11 分)
(1)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该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和难以利用
的土地。(2 分)
(2)A 是____________(山脉),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一例说明。(2 分)
(3)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图中甲、乙阴影部分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甲地区出现这种环境问题的主
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解决乙地区此环境问题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5)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都较低,但影响因素不同,分析其中的原因。(2 分)
,自 2016 年 12 月 28 日起在中国。 全长 2,264 公里。
全程行车时间仅十余小时,不到此前所需 34 小时的三分之一。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相关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贵州省黄果树瀑布景观
(1)沪昆高铁从上海到昆明,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经过
的 山是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的分界山脉。(2 分)
(2)图中 A 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该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 ,是沪昆高铁与南
北向铁路干线 线相交汇的城市。(3 分)
(3)泼水节是生活在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族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期间,一群群男女青年,
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该地区泼水节活动盛行
的自然原因是当地气候具有 特征。(2 分)
(4)暑假期间乘高铁从上海到昆明旅游,沿途看不到的景观是 。(1 分)
、戈壁、草原
(5)上海的游客坐高铁去游览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瀑布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分析其
原因(2 分)
(6)夏季,游客由上海到贵州的黄果树瀑布,能否感受到气温的变化,为什么?(2 分)
(7)举例说明沪昆高铁在云南、贵州段需要预防的地质灾害。(1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