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尸体变化和尸体解剖 】是由【明月清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尸体变化和尸体解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0章 尸体变化和尸体解剖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
一 尸体现象
死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有的与躯体死亡有关,有的与细胞死亡有关。相应地,一些变化出现较早,而其他则较晚。
分:早期尸体现象、晚期尸体现象
壹
贰
定义:
24小时之内出现的死后变化称为早期尸体现象,包括肌肉松弛、尸僵、尸体痉挛、角膜混浊、皮革样化、尸斑、尸冷和自溶。
肌肉松弛-死后肌肉失去了弹性和张力,肢体变软,四肢关节可弯曲,胸壁变平。在此阶段,肌肉组织仍有活力,对电刺激仍可作出反应。在肌肉松弛的初始阶段,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形成压痕,受压处皮肤苍白。
法医学意义-压痕和皮肤苍白的位置对判断尸体死后停放姿势,是否移尸及移尸时间有重要意义。
尸僵-第一次肌肉松弛持续一个多小时,之后肌肉逐渐变僵直。死后肌肉僵直表明相关肌肉的细胞死亡。死后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僵硬状态,称为尸僵。尸僵的理化基础很复杂,主要是骨骼肌、心肌和不随意肌的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的不可逆结合。人体内,肌纤维收缩的能量由ATP释放磷酸基团转变为ADP获得,该反应将糖原转化为乳酸,并释放能量,其中有一部分又将ADP重新转化成ATP。死后,后面这个过程就停止了,ATP不断减少,乳酸聚集。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就不可逆融合成凝胶,使肌肉变得僵直。
影响尸僵形成和持续时间的因素:
年龄-胎龄小于7个月的胎儿不会形成尸僵。
个体体质-瘦弱者尸僵出现早,消失快;强壮者尸僵出现晚,持续时间长。
气温-高温环境下,尸僵出现早,消失快;低温环境下,尸僵出现晚,持续时间长。
死前痉挛者,尸僵出现和消失均较早。
因消耗性疾病死亡者,尸僵出现和消失均较早。
因番木鳖碱和氰化物中毒死亡者,尸僵出现早,消失晚。
尸僵的法医学意义-
尸僵是一种判断死亡时间的较好方式。在夏天,如果尸体处于首次松弛阶段,死亡时间在1小时内。若尸僵仅在面部出现,死亡时间约在1小时左右。若尸僵仅出现于上肢和胸部,死亡时间在2-3小时。若尸僵出现于全身,死亡时间则在4-18小时。在冬季,上述时间则加倍。
尸僵表明包括肌肉在内的细胞死亡。
确证死亡。
尸僵可以反映死亡发生时尸体的位置和姿势。
某些情况,如尸体痉挛、死后受热、冰冻可能会被误认为尸僵。
1
2
3
4
5
6
尸体痉挛-死亡发生的瞬间,肌肉未经过松弛阶段,直接进入僵硬状态,保持着死亡时刻的姿势和动作,称为尸体痉挛。因此,它并不是象尸僵一样,仅仅是肌肉僵硬,还是肌肉收缩状态。尸体痉挛多为局部性的,全身性尸体痉挛罕见。肌肉的痉挛收缩与精神高度兴奋、疲惫等状态下死亡有关。
法医学意义-尸体痉挛能固定死者临死时的动作、体位和姿势,对判断和推测自杀和他杀,有时极有价值。
角膜混浊-在眼睑未闭时,由于角膜干燥失水和灰尘颗粒堆积,15分钟内出现混浊。这种混浊是暂时性的,滴水后混浊可消失。但是在死后10-12个小时,由于腐败,会出现永久性的角膜混浊。
皮革样化-尸体局部表面,尤其是湿润的伤面和粘膜面,水分蒸发,耳局部干燥、变硬,呈淡黄或黄褐色,如羊皮纸样外观,称为尸体的局部干燥,又称皮革样化。
。
04
尸斑的固定-死斑完全形成后,再经过5-6小时,就基本固定。此时,翻转移动尸体,原已形成的尸斑不可能完全消退。尸斑固定,即使翻转尸体位置,也不会出现显著的血液重分布。但是,如果在尸斑固定前移动尸体,已形成的尸斑可消失,血液重分布在尸体低下部位可形成新的尸斑。
03
尸斑-尸体血液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向尸体低下部,坠积于未受压部位的血管中,从而在皮肤上显现出边缘不清、红色或暗紫红色的斑块,称为尸斑。
01
尸斑的形成-当尸体未被移动,在死后1小时末,躯体不同部位出现小片斑块。仰卧的尸体,尸斑最先出现于肩部和腰背部,以后范围逐渐扩大,在躯体和四肢背侧融合成大片状。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