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比大小》教学设计9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比大小》教学设计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比大小》教学设计9篇
《比大小》教学设计9篇 篇1
课题:比大小
教师笔记
教学内容:教材17页及练习三第6、7、8题。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用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活动,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 =”、“>”和“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理解“ =”“>”和“
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课前复习
今天猴子兄弟想请我们去花果山做客,不过我们要先回答出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数字卡片到前面来。(2、5、3、1、4)
(2)猴子兄弟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纠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主题图,同时教师讲故事:同学们一起到花果山上看一看吧!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猴子兄弟分水果吗?
1、出示问题:
(1)图上有哪些水果?
(2)猴子、桃子、香蕉、梨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3)每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根香蕉,一个梨,够分吗?
2、学生汇报说发现,同时教师教学“=”“>”和“<”
(1)教学“=”猴子和桃比。(同样多)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观察等号两边的数的特点,请学生举例子。(例如:2=2 5=5)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发散思维。《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5)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6)请学生观察三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开口向左大于号>,开口向右小于号
(7)指导书写“=”“>”和“<”
二: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好朋友“<”“>”“=”,还帮助了猴子兄弟,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玩我们的数字游戏哦!
检测练学
《课本19页6,7,8以及典型列题》
:
(1)教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学生用手势比多少。
(2)同桌合作,一名学生写两个数,另一名学生比多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9篇 篇2
课型
新授/练习/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统计活动,用形象统计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让学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出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和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地使用“>”、“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三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野餐,他们带了许多水果,可三只小猴不知怎么将它们分类,你能帮帮他们吗?
2、让学生动手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将其分类。
方法:分类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
3、展示学生摆放水果的结果。
4、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子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个香蕉?生回答后在图形下面写3、4、3、2。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学“3=3”
(1)小猴子说:“我们可喜欢吃桃子了,我们每个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2)每只猴子可以吃一个桃,桃子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猴的个数与桃的个数怎能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能用等号“=”表示,同时讲解等号的书写方法,并在上图下在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小猴子说:我们每人都能吃到一人香蕉吗?为什么?
猴子的只数是3只,而香蕉只有2个,猴子和香蕉比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讲解“>”的书写,同时请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以帮助学生记忆,教给学生用手势表示。并板书“3>2”。
3、教学“3
小猴子每人吃一个梨够吗?会不会有剩余?
猴子的只数是3只,而梨有4个,小猴子和梨比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3比4小可以用“
4、区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怎样能很快的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大、小于号。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三
第6、7题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9篇 篇3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 ) ( )
2、( )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比大小》教学设计9篇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
2、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
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 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
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 探究新知
(一)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 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 引导学生学习“>”“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教学“=”
(1) 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 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 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 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 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教学反思《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2) 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 教学“
(1) 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
(2) 请学生观察“
(3)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 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 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 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 拓展运用
1、 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 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 游戏:比一比
(1)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 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 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