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红壤坡地氮溶质分层输出特征试验研究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红壤坡地氮溶质分层输出特征试验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红壤坡地氮溶质分层输出特征试验研究
摘要
针对红壤坡地氮溶质分层输出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采用了模拟雨强和模拟氮素施用的方法,通过采集土层水样来分析不同深度土层的氮溶质含量。结果表明,氮溶质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性,不同深度土层的氮溶质浓度差异较大,并且受到氮素施用量的影响。此外,氮溶质含量还受到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合理的氮素施用、控制土壤pH值和维持适宜的含水率对于降低氮溶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壤坡地;氮溶质;分层性;模拟试验;维持含水率
引言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但是氮素的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红壤坡地是我国主要的耕作土壤之一,也是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探究红壤坡地的氮溶质分布特征,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减轻土壤污染和保护环境。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探究红壤坡地氮溶质的分层输出特征,并分析其受到氮素施用、土壤pH值、含水率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地点选择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某农田,该区域属于红壤坡地区。实验选取了土壤深度为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60-80厘米的四个深度进行采样。采样方法采用手工挖取土壤,每个深度采取5个样点,并将5个样点的土壤混合均匀后,组成相应深度的样品。实验采用水分尺测定不同深度土层的含水率,并通过pH计测定土层的pH值。同时,在不同深度土层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分别为0、50、100、150kg/hm²。氮素使用尿素为主,施肥前使用金属勺梳理土壤,使其均匀分布,再将肥料撒匀。模拟雨强选择人工喷雾器进行模拟,喷雾时间为30min,模拟降雨量为30mm。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T0组为对照组,没有施用氮素和模拟降雨;T1组为单一模拟降雨处理组,氮素施用量为0;T2组为单一氮素施用处理组,没有模拟降雨;T3组为联合处理组,同时施用氮素和模拟降雨。每个组设有3个重复,共12个采样点。在实验前、中、后三个时期,采集各采样点土层水样进行分析,分别记录水样的氨态氮浓度、硝态氮浓度、总氮浓度等指标。
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深度土层的氮溶质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深度土层处的氮溶质浓度差异较大。在模拟降雨和氮素施用的联合处理组中,不同深度土层的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一处理组。其中,0-20厘米深度的土层中氨态氮浓度最高,100kg/hm²氮素施用量的仿真区中,,;40-60厘米深度的土层中硝态氮浓度最高,150kg/hm²氮素施用量的仿真区中,,。
(二)氮素施用和模拟降雨的联合作用
氮素施用和模拟降雨的联合作用对不同深度土层中的氮溶质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在T3处理组中,不同深度土层的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浓度均比单一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在所有氮素施用和模拟降雨的联合处理组中,0-20厘米深度的土层中氨态氮浓度增幅最大,硝态氮增幅最小,而40-60厘米深度的土层中硝态氮浓度增幅最大,氨态氮增幅最小。这表明氮素施用和模拟降雨的联合作用可以增加土层中氮溶质的含量,但不同深度土层受到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土壤pH值和含水率的变化对不同深度土层中氮溶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所有实验组中,0-20厘米深度土层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浓度随着pH值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同时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反之,60-80厘米深度土层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浓度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这表明土壤pH值和含水率对于不同深度土层中氮溶质含量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应在农业生产中加以注意。
结论
本实验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探究了红壤坡地中氮溶质的分层输出特征,并分析了其受到氮素施用、土壤pH值、含水率、模拟降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的氮溶质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性,并受到氮素施用、土壤pH值、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合理的氮素施用、控制土壤pH值和维持适宜的含水率对于降低氮溶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