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接触网教案》补充城轨接触网.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接触网教案》补充城轨接触网.doc

上传人:w447750 2018/3/8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接触网教案》补充城轨接触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轨接触网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接触网有三大类型:第三轨类接触网,架空柔性接触网和架空刚性接触网。
1、第三轨接触网
第三轨接触网仅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地铁,全封闭的城市铁路和轻轨等线路,因其牵引供电线路中的导电轨沿线路在车辆的走行轨旁设置而被形象地称为“第三轨”。,(具体数据要根据机车集电靴设置参数而定),由接触导电轨、端部弯头、防爬器、隔离开关和防护罩等组成,并用绝缘子支撑。与之相配合,车辆采用集电靴受流。
一般地,根据车辆集电靴与导电轨的接触受流方式的不同,车辆接触受流方式分为上接触式、侧接触式和下接触式,对应的第三轨也就称为“上接触式第三轨”、“下接触式第三轨”和“侧接触式第三轨”。
(一)上接触式
上接触式接触轨直接放在支持绝缘子上,安装于走行轨的一侧,车辆的集电靴从接触轨上表面取流。接触轨的上方和一侧有防护罩保护,对人员接近和冰雪侵扰有一定防护作用。
上接触式接触轨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其导电轨直接放置于支持瓷绝缘子上,导电轨重量对结构的稳定有利,日常检查也一目了然,维护工作量小,机械故障的可能性也小。
上接触式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稳定可靠、维护方便、造价低,但由于导电面几乎全部暴露在外,在人身安全防护、美观、耐候性等方面低于下接触和侧接触式。正是由于这一缺点,英国的有关部门在60年代后期决定除既有线路外,在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不再使用这一方式,如1987年8月开通的英国伦敦港口住宅区轻轨(DLR)线路,就改用了侧接触式接触轨。
(二)下接触式
下接触式接触轨向下安装在特殊的防护罩的内侧,防护罩集防护和支持功能为一体,安装在走行轨的一侧。接触轨的上方和两侧都被防护罩屏蔽,车辆的集电靴从接触轨下表面取流。其优点是相对安全、美观、耐候性较好。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乘客掉下站台、车辆在区间发生停车故障、需要紧急疏散乘客、车辆维修工作人员疏忽等),由于暴露在外的导电面相对隐蔽,对可能产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下接触式接触轨的主要缺点是比上接触式接触轨的运营维护工作量大,相应费用较高。
下接触式接触轨向下安装在防护罩的内侧,接触轨重量对于整体结构起不到稳定作用,因此对防护罩的结构有特殊要求,否则其变形可能会引起接触轨的变形,进而影响到车辆的受流。在检查维护时,必须打开防护罩才能观察到接触轨机械连接和电气接续部件的状态。
(三)侧接触式
侧接触式接触轨类似于上接触式接触轨,都是安装在瓷绝缘子的上部,主要区别是接触轨外形不同,对着车辆受流器的侧立面较为平直。主要优缺点也与上部受流方式基本相同。
与上述两种受流方式相比,侧面受流方式有两个较突出的优点:一是接触轨的终端弯头向侧面外弯,不占下部空间,离积雪较远,也不占上部空间,容易处理与车体的距离关系;在线间距较宽的道岔区,它可以顺道岔导曲线延伸,缩短道岔区的无电区长度。二是它所受到的受流器侧向压力较为稳定,不会因为受流器脱轨而对接触轨和支架产生过大的侧向推力,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侧接触式接触轨主要在德国、英国等少数国家采用,我国目前没有运营经验和车辆受流器的生产运用经验。重庆城市交通单轨线路采用的侧面受流刚性接触网与侧接触式接触轨不是同一概念,这种侧面受流刚性接触网型式自日本引进,电压采用DC150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