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ocx

上传人:zhilebei 2025/4/2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是由【zhileb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同情况下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探讨BNP在AC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检测法检测35例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24h血浆BNP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ACS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及冠状动脉评分间的关系。结果:ACS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却明显下降;PCI术前、术后血浆BNP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均较不稳定心绞痛组高;血浆BNP水平,PCI前LVEF<50%的明显高于LVEF≥50%患者,且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但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与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介入治疗可使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下降。
[关键词]B型钠尿肽;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Gensini积分
B型钠尿肽是一种具有排钠、利尿、扩血管等作用的多肽,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研究表明,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中具有明确价值,近年来人们对BNP在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十分重视,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本研究通过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以及介入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并通过研究ACS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浆BNP水平,进一步探讨BNP与心肌缺血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04年4~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病房和冠心病监护病房治疗的ACS患者35例,所有入选者均符合ACC/AHA(2000年版)关于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12 例;年龄43~74岁,平均( ± ) 岁;发病到入院平均时间h;AMI 16例,UA 19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3d完成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心功能;原有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肺部疾病、瓣膜病、心肌病、左心室肥厚、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入院后未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者均排除在外。对照组为同期在门诊行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岁。
1.2 BNP的检测ACS患者分别于入院当时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4h肘静脉取血2ml,加入到含有依地酸钠试管中,即刻予以床旁快速测定。对照组于当天空腹取血。检测设备为Triage BNP检测仪,整个检测时间约为15min。
1.3 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积分)方法首先,将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25%、50%、75%、90%、99%及100%等几个级别,分别予以相应得分,即1、2、4、8、16和32分;然后根据冠脉管腔狭窄部位不同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到最后总和便是该患者分数。具体方法参见文献[1]。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两个变量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利用统计软件,为差异有显着性。
2 结 果
2.1 ACS患者PCI术前、术后24h与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血浆BNP水平,ACS患者术前为pg・ml-1,术后24h为pg・m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g・ml-1,P<;PCI后血浆BN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AMI与UA患者PCI术前、术后24h血浆BNP水平比较如表1所示,AMI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为pg・ml-1,高于术后24h的pg・ml-1,;UA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为pg・ml-1,高于术后24h的pg・ml-1,;AMI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BNP水平均高于UA组术前和术后,。表1 AMI与UA患者PCI术前、术后24h血浆BNP水平比较
 2.3 ACS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以ACS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为自变量,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通过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2.4 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ACS患者PCI前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值为 ± 。LVEF50%组血浆BNP水平为pg・ml-1,显着高于LVEF≥50%组的 pg・ml-1,。术前血浆BNP水平与LVEF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高度负相关,见图1。
3 讨 论
 BNP是一种主要从心室中分泌的心脏激素,具有利尿、利钠、扩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RAAS的活性、抑制心肌纤维增殖等多种生化效应。心肌缺血、损伤或室壁张力增高会刺激BNP合成和释放。本研究证实,ACS患者发病后不久[h]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结果[34]一致。我们认为,ACS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增高可能与其对神经体液调节的即刻代偿反应、急性期炎症反应以及反映心肌缺血坏死的程度和范围等机制有关。冠脉介入治疗为及时解除冠脉闭塞或狭窄,恢复冠脉血流,再灌注缺血坏死心肌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的研究发现,ACS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后24h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 )pg・ml-1vspg・ml-1,P=],但仍高于正常组,说明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肌缺血,能够减少BNP产生和释放,使血浆BNP水平下降。虽然在行介入治疗时扩张的球囊可以产生短暂的心肌缺血,可能导致BNP产生增加,但一般在结束球囊扩张后不久便会恢复正常。Tateishi等认为PTCA后24h血浆BNP水平显着增加,与我们的结果不一致,我们认为可能与入选的研究对象不同有关。Tateishi等研究的主要是相对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基础血浆BNP水平相对不太高,而我们的研究对象为ACS患者,存在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并且部分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因此血浆BNP水平相对较高,而介入治疗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恢复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等,因此血浆BNP水平能够明显下降。BNP在充血性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的研究发现,血浆BNP水平同样能为ACS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提供重要信息。ACS患者有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者,P<,而且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这与文献报道相符。ACS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出现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一方面与神经体液激活机制有关,另外还与心肌缺血坏死严重导致心室壁收缩功能障碍,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腔压力增大,从而刺激BNP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我们的试验表明了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并且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UA者,说明心肌缺血可有效刺激BNP的产生和释放,而冠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供血,恢复再灌注,使BNP水平下降;在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仍能够反映患者心功能情况。
[参考文献]
[1]GENSINI G more meaningful scoreing system for determ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Am J Cardiol, 1983, 51(3):606.
SUZUKI T, YAMAZAKI T,YAZAKI Y. The role of the natriuretic peptides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J]. Cardiovasc Res, 2001, 51(3):489494.
MORITA E, YASUE H, YOSHIMURA M, et al.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 1993, 88(1): 8291.
MORROW D A, de LEMOS J A, SABATINE M S, et al. Evaluation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risk assessment in unstable anginay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prognosis in TACTICSTIMI 18[J ]. J Am Coll Cardiol,2003, 41 (10):12641272.
KYRIAKIDES Z S, MARKIANOS M, MICHALIS L, et 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creases acutely and much more prominently th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during coronary angioplasty[J]. Clin Cardiol, 2000, 23(4):285288.
TATEISHI J, MASUTANI M, OHYANAGI M, et al. Transient increase in plasma brai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J]. Clin Cardiol,2000, 23(10): 776780.
MUKOYAMA M, NAKAO K, HOSODA K, et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novel cardic hormone in humans: Evidence for an exquisite dual natriuretic peptid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J]. J Chin Invest,1991, 87(4):1402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