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格式:pdf   大小:1,16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5/4/27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ICS
CCS B 01
D B 5 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586—2021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
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potato potato Dry Rot and potato
pusarium wilt
2021 - 03 - 23 发布 2021 - 07 - 01 实施
贵 州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 .
DB52/T 1586—2021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镰刀菌侵染引起的马铃薯干腐病和萎蔫病的病原菌种类和形态、发病症状及发病规
律。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T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马铃薯干腐病 dry rot of potato
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的一些种或变种侵染引起的马铃薯储藏期间块茎干瘪腐烂的储藏期病
害。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形态学特征、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见附录A。

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 fusarium wilt of potato
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的一些种或变种侵染引起的马铃薯植株萎蔫、叶片黄化、枯死,最终
死亡的生长期病害。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病原菌种类及形态学特征、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见附录 A。
4 防治技术
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防治技术
贮藏场所消毒
马铃薯贮藏前,需对贮藏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具体使用的药剂、方法见附录B。
1 : .
DB52/T 1586—2021
贮藏薯块处理
需要贮藏的马铃薯薯块,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尽量减少机械损伤,薯块晾晒2 h~3 h后装袋。在空
气流通室内放置2 d~3 d后,进行入库。入库前,剔除病薯和破损薯块,选用网袋进行装袋,装有薯块
的网袋采取交叉式码放,使每一袋都能通风,贮藏容量在库房容积的1/2-2/3为宜,用12%二氧化氯片剂
或仲丁胺粉剂对薯块进行熏蒸处理,具体方法见附录B。
贮藏期管理
马铃薯薯块贮藏期间,保持贮藏温度在4 ℃,空气湿度在75%以下。每隔半个月机械通风一次,及
时清除病薯。
生长期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选用克新 1 号、东农 311、冀张薯 7 号等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严
格剔除带病的种薯。宜选用小薯(≤50 g)整薯播种,选用的马铃薯种薯严格执行 GB/T 18133。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非寄主作物轮作 4 年以上,宜与禾本科、豆科作物轮作。
地块选择。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土壤保水性较好壤土、沙壤土进行播种,避免选
用易积水、土壤粘重的地块进行播种。
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可采取宽垄种植,适时早播。
合理控水。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保持根际及块茎附近土壤湿润,
但不能积水;于马铃薯收获期前 1~2 周进行杀青处理,晾晒地块。
合理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前期偏施磷肥、钾肥,后期偏施钾肥。肥料的施用,
严格执行 NY/T 496 的规定。
及时清除带病植株及其他病残体。
及时收获上市,收获结束后,清除田间病残体。
生物防治
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用微生物活体、微生物次生代谢物来进行防治。生物防
治选用的药剂名称和使用方法见附录B。生物农药的使用应严格执行GB/T 1276。
物理防治
种植马铃薯的土壤,应选择夜间有霜的晴天进行深翻晒垡。播种前,种薯应选择晴天进行晒种
2 h~3 h。
化学防治
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的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消毒、种薯消毒和大田药剂防治,选用的化学药
剂和使用方法见附录B,化学防治中化学农药的使用,严格执行GB/T 1276的规定。应选
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使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要求统防统治。
2 : .
DB52/T 1586—2021
AA
附 录 A
(资料性)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病原菌种类及形态学特征、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病原菌种类及形态学特征
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和镰刀菌萎蔫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有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茄病镰孢蓝色变种[ var Coeruleum (Sacc.) Booth]、串珠镰孢[ Sheldon]、串珠
镰孢中间变种 [ Neish et ]、接骨木镰孢 []、拟丝孢镰孢
[ Wollenw] 、拟枝孢镰孢 [ Sherb] 、尖孢镰孢 [
Schlecht]、尖孢镰孢芬芳变种[ (Wolle.)Gordon] 燕麦镰孢[]
等镰刀菌种和变种。以茄病镰孢为例,其形态学特征如图1所示,子座灰褐色,大型分生孢子在子座或
粘分生孢子团里生成,镰刀形,弯曲,基部有足细胞,多3个隔膜,大小(19~45)μm×(~5)μ
m,5个隔膜的大小为(30~60)μm×(~5)μm。小型分生孢子1~2个细胞,卵形或肾脏形,大小
(5~26)μm×(2~)μm,多散生在菌丝间,一般不与大型分生孢子混生。厚垣孢子球形,平滑
或具褶,大多单细胞,顶生或间生,大小5 μm~15μm。
注:a:大型分生孢子(1 000×);b:小型分生孢子(400×);c:厚垣孢子(400×);d:产孢细胞(400×)
图 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形态学特征(闵凡祥等,2010)
发病症状
马铃薯干腐病发病症状
马铃薯干腐病发病初期,薯块表皮局部变褐稍凹陷,随后病部扩大,逐渐形成很多皱褶,发病部位
干瘪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因病原菌种的不同,病斑外部还
可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绒团状病菌子实体(分生孢子座)。病斑下薯肉坏死,发褐发黑,严重者出现裂缝
或空心,裂缝间或空心内长满白色、黄色或粉红色的真菌霉层,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 、
干腐、变轻、变硬,因病原菌种的不同产生不同颜色霉层,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完全不能食用 。
若库内湿度大,同时易被软腐细菌从干腐的病斑处侵入,迅速腐烂、淌水,造成整个块茎腐烂,见图2。。
3 : .
DB52/T 1586—2021
图 马铃薯干腐病症状
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的发病症状
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症状首先是地上部出现萎蔫,底部叶片黄化、干枯,上部叶片有退绿斑并萎蔫,
根茎的维管束组织脱色,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见图3。
图 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发病症状
发病规律
马铃薯干腐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从伤口或芽眼侵入。病菌在
5 ℃~30 ℃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
马铃薯镰刀菌萎蔫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
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
4 : .
DB52/T 1586—2021
BB
附 录 B
(资料性)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
土壤消毒
播种前,用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500 g/亩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500 g/亩,与底肥混合均匀撒施。
种薯消毒
种薯切块:>50g的薯块进行切块时,每切到带病种薯,%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一次后
再进行切块,剔除带病种薯切块。
拌种处理: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50 g与滑石粉5 kg混合均匀后,按照种薯切块:药剂=40:1
混合翻拌均匀,晾干备用。
包衣处理:·%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照种薯切块:
药剂=1000:1的比例进行包衣处理,使药剂与薯块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
贮藏薯块消毒
贮藏的薯块,入库后,用12%二氧化氯片剂或仲丁胺粉剂,按照薯块:药剂=500000:1的比例对薯块
进行熏蒸2 d,后通风排出残留的药剂。
贮藏场所消毒
马铃薯贮藏前,清除贮藏场所残留的病残体,并用40%福尔马林水溶液200倍液或次氯酸钠200倍液
对贮藏场所的地面及墙体进行喷雾消毒处理1次。贮藏结束后,清除残留的病残体,并用40%福尔马林水
溶液200倍液或次氯酸钠200倍液对贮藏场所的地面及墙体进行喷雾消毒处理1次。
马铃薯干腐病及镰刀菌萎蔫病化学防治药剂名称和使用方法见表 。
表 马铃薯干腐病及镰刀菌萎蔫病化学防治药剂名称和使用方法
安全间
处理 药剂通用名称 药剂类别 使用剂量 使用方法
隔期(d)
1000 亿芽孢/g 枯草芽孢杆
生物农药 500 g/亩 播种前,与底肥混合均匀撒施。 10
土壤 菌可湿性粉剂
消毒 3 亿 CFU/g 哈茨木霉菌可湿
生物农药 500 g/亩 播种前,与底肥混合均匀撒施。 10
性粉剂
5 : .
DB52/T 1586—2021
表 1(续)
%高锰酸钾溶液 化学制剂 - 对切刀进行消毒。 -
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化学农药 150 g/亩 加滑石粉 5kg 与 200kg 种薯切块充 14
分混匀。
g/L 精甲·咯菌腈悬浮 按照种薯切块:药剂=1000:1 的比例
化学农药 200 g/亩 30
种衣剂 进行包衣处理。
薯块 %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 按照种薯切块:药剂=1000:1 的比例
化学农药 200 g/亩 30
消毒 悬浮剂 进行包衣处理。
按照薯块:药剂=500000:1 的比例对
12%二氧化氯片剂 化学制剂 3 m3/片 -
薯块进行熏蒸 2d,后通风排出残留
的药剂。
按照薯块:药剂=500000:1 的比例对
仲丁胺粉剂 化学制剂 3 m3/片 -
薯块进行熏蒸 2d,后通风排出残留
的药剂。
10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 30 g/亩~ 苗期植株茎叶喷雾防治,每隔
生物农药 10
菌可湿性粉剂 45 g/亩 7 d~10 d1 次,连续 2 次。
10亿 CFU/g 多粘类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