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优质5篇 】是由【baiba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优质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优质5篇
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准备充分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下面是我为您分享的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篇1
,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其进行分类。
↓记录沉,用↑记录浮,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
: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等;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
【活动过程]
阶段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什么物体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石头和乒乓球,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说:“不如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教师小结
像石头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沉,像乒乓球这样漂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石头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即↑。
分析与反思
首先借助随手可见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幼儿的讨论、验证教师小结沉浮概念,为后续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丰富自己的经验做准备。
阶段二:幼儿动手操作
我将一个装有清水的盆子、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材料、记录纸、笔等投放到区域中。
沉浮实验开始了,孩子们经过简单协商决定由宸宸、蕊蕊、晓轩三人逐次把材料投放到盆里进行实验,淼淼记录结果。
区域活动结束的小结时间里,我请淼淼根据记录表格介绍实验结果,请宸宸演示操作,这样一来,幼儿直观深刻的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特性。
如:知道了大的不一定会沉(乒乓球)、小的不一定会浮(硬币),塑料的不一定会浮(班中的塑料螺丝),金属的不一定会沉(铁碗)。
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篇3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知道雨伞的用途。
2、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乐趣。
3、能记录实验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乐趣。
难点:能记录实验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经验准备:
1、感知伞的在生活中的用途
2、会集体合作往材料中倒水,尽量水不往四边流出来。
材料的准备:
1、塑料盆、材料盘、喷壶、各种各样的伞、记录单、笔
2、各种材料(报纸、塑料布、防雨绸、胶皮、纱、棉布、蜡纸)
3、小粘贴、毛巾、勺子等。
活动与指导:
一、猜谜引题
沙沙沙,下雨了,街上开满五彩花,红黄蓝绿多美丽,每人一朵手中拿。(雨伞)
师:下雨了,雨伞有什么用呢?
二、玩中激趣:感知雨伞的防水功效
每人撑一顶伞,在玩中学。
1)教师用喷水壶制造毛毛雨,请幼儿感知雨伞遮雨效果。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的雨伞,我们来玩玩吧?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雨伞挡没挡住雨,使幼儿知道不透水就是防水。
3)请幼儿观察、触摸自己的雨伞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三、探索实验:探索各种材料是否防水
1)出示各种材料,介绍材料名称,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师:老师这有许多材料,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防雨绸、塑料布、棉布、纱、胶皮、报纸、蜡纸)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组用这些材料做个小实验,看看这些材料是不是和雨伞一样,有的能防水,有的不能防水呢?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介绍出示的记录表(能防水打“○”不能防水“×”)
3)幼儿实验、探索各种材料是否防水,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出注意事项:如:“小朋友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合作,想办法把水兜住,不要让水从旁边流出来,这样才能看出它们是防水还是不防水。”
4)交流验证利用记录单,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实验结果,找出防水和不防水的材料,。
四、经验拓展:选择最适合做雨伞的材料
1)了解雨伞防水的特点,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如果请你做一把雨伞,你会用哪种材料做雨伞?为什么?(防水、结实、轻便)
2)投票表决:请幼儿将小粘贴贴到自己认为最适合做雨伞的材料下面并说明理由。
3)教师小结:防雨绸最适合做雨伞,它不光能防水,还很轻便,很结实,很漂亮。做成的伞不仅能挡风挡雨……
五、结束活动:游戏中感知雨伞的用途
了解雨伞的用途:遮雨、遮阳、跳舞、演杂技、装饰等。请幼儿与雨伞一起跳舞,分享游戏的快乐,活动结束。(鹤浦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案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录。
活动难点: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3、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
4、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二、幼儿剥豆数数,并用符号和数字记录。
1、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2、讲解操作要求:每个幼儿两结豆荚,把第一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
圈画在记录单的`上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第二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下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
将两结豆荚的豆子总数用数字表示写在左边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将记录单贴在指定位置,交流评价,纠错。
三、装豆子,巩固对数的感知。
1、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吧,请四名家长扮演批发市场的老板。
2、幼儿根据袋子上的数字装豆送豆,“老板”作产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