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生态学第7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是由【wyj1510845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态学第7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7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种内个体间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可根据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来分类。主要的种内相互作用是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而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
种内个体间物种间相互关系分类
根据影响结果对种间相互作用进行的分类
密度效应
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体间的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反映在个体产量和死亡率上。
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the effect of neighbors)。
2
1
植物生长的可塑性大,这种可塑性一方面表现在个体的生长对外部非生物环境的响应,另一方面表现在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如在植物稀疏、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枝叶茂密,构件数很多;相反在植株密生和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可能只有少数枝叶,构件数很少。
01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02
-3/2自疏法则
表示密度效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都 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1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可用下式表示
单位面积产量
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密度
常数
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死亡了,这一过程称为自疏(self-thinning)。
日本学者Yoda等(1963)把自疏过程中存活个体的平均株干重(W)与种群密度(d)之间的关系用下式来表示:
a为一个恒值等于3/2,因此W=Cd-3/2被称为-3/2自疏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