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师个人教学反思(共篇) 】是由【baiba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师个人教学反思(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师个人教学反思(共篇)
篇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一、复习导入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
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学生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二、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用资源引出问题。)
老师能提一个问题吗?大家思考老师的问题包含了几个问题啊。
出示例题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重点让学生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类比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一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巩固计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练习八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修正。修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课件出示课前的交通工具时速集合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提出相关问题,同桌互考互查。
(设计意图:新课程使课堂具有活力与温度,但课堂教学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与温度,练习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本身感兴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2、4题。
篇2: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0,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便一些。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但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容易漏写0;,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改进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并加强巩固练习。
篇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和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乘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如290×20,206×40,不能熟练的将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有的学生没有按照简便的算法计算,把0也参与运算,这可能与我上课时没有重点强调笔算的`书写格式有关。另一种情况是,计算后在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正确,如160×60,只在末尾添上一个0,原因可能是计算160×60时,末尾有2个0,但是这两个0在同一列上,而在以前的加法中,0加0得0,就顺手移下一个0,这与上课时没有重点提醒有关,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加以提醒。
本课的一个难点在于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课中很多学生的解释是,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再没有多余的理由,认为这是自然而非常明白的,于是我问道:你能来验证这一结果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通过多种方法如采用最基本的乘法步骤进行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的猜疑和探究精神。
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有些学生还是采用数位对齐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待我课后个别辅导。
篇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四位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节课,虽然没有创设情境,却有不断的矛盾冲突,而且环环相扣,所以还是能抓住学生的心,。
这节课的环节设计我移植了以前看到的一节录像课,虽然自己不能设计出好的课,如果找到欣赏的课,实践自己的课堂,也未尝不可。“一切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依然“听听时,怦然心动,回来时,一动不动”,那结果是原地踏步,一无所成。
篇5: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自主迁移类推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例题素材,为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关于0的处理。 2.难点:理解0和非0数字的对位原理。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 20×40 18×20 16×50  240×3 105×3   208×2  301×3  209×4 二、新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坐过火车吗?说说坐火车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话,在谈话中导入新课。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 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怎样解决?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小精灵聪聪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60×30=  106×30 (二)学生探究学习1、学生分小组学习。 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160×30=  106×30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交流:10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交流:积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做一做:   2 2 0  1 6 0 3 6 0  5 8 0   × 4 0 × 6 0 ×2 5 ×1 2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引导学生最优化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让学生完成第55页练习八第1题。 二、提高练习: 1、课本第55页第3题。 2、课本第55页第4题 3、小医生 304×30=10020  280×40=1120 3  0  4   2  8  4  × 3  0   × 4  0         1  0  0  2  0  1  1  2  0 三、拓展练习: 1、一种方格纸,每张有702格。有一篇文稿大约写了20张,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 课堂评价(小测)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80×14  307×40  170×50 420×22  209×30 207×34 2、一种电话机,每台售价230元。王采购员为单位买了30台,一共花了多少元?
篇6:《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其次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最后是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今后整改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并加强巩固练习。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其次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最后是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今后整改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并加强巩固练习。
篇7:《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习。练习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习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改进之处
通过练习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习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习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习,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习到了许多,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