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运算》教学设计(精选篇) 】是由【平平库】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运算》教学设计(精选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运算》教学设计(精选篇)
篇1: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定位的,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
1、动手操作。
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
(2)引出课题并板书。
复习导入,通过动手摆小棒,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7:
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①54=20(张)
②5+2=7(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 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道理。通过反思回顾,明确检验的内容和步骤,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字相同,但条件表述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汉字木笔画是4画。
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
3.综合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篇2:运算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学习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教学反思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5)特别是32+15-28+40这种形式的运算,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顺序错误,没有认真审题目中的符号,就先做两边,再做中间了。
篇3: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
教材的第33页――35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回答,师板书:a+b=b+a (a+b)+c=a+(b+c)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
二、新授
观察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复述图中
的两段说明文字,也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为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例1、例2并板书。
板书:(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