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是由【43563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学习目标:
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运用的格式;
01
每一句字数不等;
02
对句中的每个字的字声平仄有严格的要求;
03
必须按词调的规定押韵;
04
一般分为上下阕。
05
词的特点
词 派
01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和秦少游
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
02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
东历城人。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
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
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组
织义军,曾率50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
徒。由于他坚持抗金救国主张,遭到朝中
投降派的迫害,多次被贬,一生不得志,
于68岁时逝于江西。
辛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词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宋苏东坡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有《稼轩长短句》。
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侂胄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辛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又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1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
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01
(草率)
06
(精锐部队)
05
金戈铁马·
02
(落得)
04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07
元嘉草草·
10
(不堪 哪堪)
09
可堪回首·
03
(英雄业绩)
08
赢得仓皇北顾·
解释下列异体词语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
01
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