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PLC联网技术引入电工实训教学的探索
摘要:电工实训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多年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工实训教学的现状,着重分析了PLC实训教学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在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中,引入可编程序控制器联网技术综合训练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电工实训;教学改革;可编程序控制器联网技术
作者简介:宋晓娜(1978-),女,吉林长春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实习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郑军(1963-),男,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实习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实训教学; 高宁(1955-),男,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实习中心,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电气控制、电工实训教学。(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电工实训教学是理工科院校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再带回到实际中,通过再认识的方法,将感性的和理性的专业知识融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强化。目前,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较少涉及专业知识的工程应用,与工程训练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实用技能培训,即在实践教学中,形成系统的工程训练体系并不断融入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素质与社会需要相接轨,在就业竞争中增加优势。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工实训教学也不断改变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局面,在教学中引入了许多新型工业控制训练装置,例如PLC、传感器、气动装置、变频器等。其中,将 PLC引入电工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PLC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能强、便于编程和联网,现已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的各个领域,因而逐渐成为理工科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高校开设PLC联网实训教学,对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 PLC应用能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PLC实训教学现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1993 年开始对工科学生开展电工实训教学。多年的实践证明,电工实训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精神,也是实现由学生向应用型人才角色转变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002年在电工实训教学中引入了 PLC技术综合应用的内容,主要采用PLC实验装置进行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教学,并在实训过程中强调 PLC的工程实用性,目的是使学生通过 PLC控制技术实训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项实训内容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而大多数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 PLC,因此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与继电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先通过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实训,理解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动作过程等,继而进行 PLC 实训,这样在内容层次上做到先易后难、逐步深入,使学生更易于了解 PLC编程软件的内部逻辑及其优于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性能与特点,收到很好的效果。PLC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一般为: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实训。通过该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