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现代舆论学(第14章).ppt

格式:ppt   大小:2,639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舆论学(第14章).ppt

上传人:1354793**** 2025/5/4 文件大小:2.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舆论学(第14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现代舆论学(第14章) 】是由【135479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现代舆论学(第14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现代舆论学
民意测验和舆论调查的异同
民意测验的功能
民意测验的局限
民意测验的方法
本章着重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在很多文章、著作中,舆论调查经常和民意测验、民意调查相互代替。但严格地讲,两者并非完全等同。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1,相同之处:
都采用科学化的手段进行研究;
研究的领域有重叠之处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2,不同之处:
民意和舆论的概念所指不同;
民意和舆论的范畴不同
常用的方法也有区别
舆论调查侧重于事后分析,民意测验侧重于事前预测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民意是民众之意愿,是民众心中对一些现象、事件的看法、态度、欲求、愿望。这有两层潜在的含义:
01
民意还不是舆论;
02
民意能否形成舆论是不确然的。
03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舆论是表达出来的民意,而民意则可能是未表达出来的“舆论”。
“民意”这个概念有两个核心必须把握:一是“民”,二是“意”。“民”是“意”的主体,“民”有民众、群众的意思,和“官”相对应。“意”有意图、意愿、意识等意思。因此,民意所代表的是在一个系统内非统治性力量主体的意愿。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广义上讲,“民意”的范畴要大于“舆论”。因为,舆论是表达出来的民意。这里我们使用狭义的“民意” 概念,即指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尚存于人们内心的共同意愿。
01
民意未必都会形成舆论。舆论的形成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交流、形成一致性意见、公开表达。民意深藏在个体的心中,如果没有民意测验,我们其实并不知道
02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民意的另一种解释是“人民的意愿”,是“人民意识、精神、愿望的总括”;“民意是整个社会的普遍意识”。(喻国明:《中国民意研究》P278)。
01
这个认识有一定的道理。在我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中,“人民”和“群众”是经常混同的。所以,人民也就是民众、群众。但它的局限也很突出。“民意”并非只应用于政治范畴,那么在非政治性领域,它的主体性问题如何解决呢?
02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第十四章 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与舆论调查的异同
喻国明教授的观点:民意是“人民意识、精神、愿望的总括。在错综复杂的舆论现象中,除了民意还有上层舆论、下层舆论中的各种团体舆论和群体舆论,这些舆论虽然大都可以融合在民意中,但如果表达的内容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就不可能具有民意那样广泛的主体性。”(《中国民意研究》,P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