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山东卷(课标化学)
7. [ 2025·山东卷] 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CH3CH3+Cl2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CH2===CH2与HCl的反应为加成反应,A项错误;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B项正确;Zn+Cu2+===Zn2++Cu的反应中被还原的是Cu2+,C项错误;Na2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为Na2O2,Cl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为Cl2,D项错误。
8. [ 2025·山东卷]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
【答案】D
【解析】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A项错误;如Na+、Mg2+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二者性质不同,B项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S2-、Cl-、K+、Ca2+半径逐渐减小,C项错误;Cl与Cl互为同位素,二者化学性质(得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相同,D项正确。
9. [ 2025·山东卷]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FeO B.Fe2O3 C. FeSO4 D.Fe3O4
【答案】A
【解析】Fe2O3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NO,B项错误;1 mol Fe3O4中含有1 mol Fe2+,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1 mol NO需消耗FeO、FeSO4、Fe3O4的物质的量均为3 mol,FeO、FeSO4、Fe3O4的摩尔质量(g/mol)分别为:72、152、232,所以等质量的FeO、FeSO
4、Fe3O4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FeO。
10. [ 2025·山东卷]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C.制备乙酸乙酯 D.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答案】C
【解析】配制溶液定容时使用胶头滴管,A项错误;中和NaOH待测液需要标准酸溶液,图中盛酸溶液使用的是碱式滴定管,B项错误;C项正确;收集氨气的导气管应插入试管底部,D项错误。
11. [ 2025·山东卷] 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苹果酸中官能团—OH、—COOH均可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苹果酸中的醇羟基不能与NaOH反应,只有—COOH可与NaOH反应,1 mol苹果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苹果酸中—OH、—COOH均可与Na发生置换反应,1 mol H2,C项错误;与苹果酸是同种物质,D项错误。
12. [ 2025·山东卷]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
【答案】C
【解析】Al3+、S2-发生水解互促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lO-,B项错误;HCO水解使溶液呈弱碱性,因此弱碱性溶液中可大量存在Na+、K+、Cl-、HCO,C项正确;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3+,D项错误。
13.H1 H3[ 2025·山东卷]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c(CH3COO-)
【答案】D
【解析】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反应完全后,随氨水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项错误;溶液中=,滴定过程中Kb(NH3·H2O)不变,溶液中c(OH-)一直增大,一直减小,B项错误;利用原子守恒知溶液中n(CH3COOH)与n(CH3COO-)之和不变,滴定过程中溶液体积不断增大,c(CH3COOH)与c(CH3COO-)之和不断减小,C项错误;由CH3COOH与NH3·H2O的电离程度相等可知CH3COONH4溶液呈中性,当加入等体积氨水时,溶液恰好为CH3COONH4溶液,利用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NH)=c(CH3COO-),D项正确。
29. [ 2025·山东卷] 研究氨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ΔH1<0(Ⅰ)
2NO(g)+Cl2(g)2ClNO(g) K2 ΔH2<0(Ⅱ)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mol mol Cl2,10 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 min内v(ClNO)=×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__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填“>”“<”或“=”),平衡常数K2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mol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 L溶液A, 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
c(NO)、c(NO)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HNO2电离常数Ka=×10-4 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0-5 mol·L-1)
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的方法是________。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答案】(1) (2)×10-2 75% > 不变 升高温度 (3)c(NO)>c(NO)>c(CH3COO-) b、c
【解析】(1)反应(Ⅰ)×2-反应(Ⅱ)即得到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利用平衡常数定义可知该反应平衡常数K=。(2)平衡时容器中n(ClNO)=×10-3mol·L-1·min-1×10 min×2 L= mol,则平衡后n(Cl2)= mol-× mol= mol;NO的转化率=×100%=75%;若恒压下达到平衡态相当于将原平衡加压,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恒压下达到平衡的平衡常数与原平衡常数相等;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3) mol/L的NaNO2与NaNO3的混合溶液,利用已知电离常数可知CH3COO-水解程度大于NO,NO不发生水解,两溶液中c(NO)>c(NO)>c(CH3COO-);利用CH3COO-水解程度大于NO可知溶液B的碱性强于溶液A,为使溶液A、B的pH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有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或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水稀释或向B溶液中加入适量稀醋酸等。
30. [ 2025·山东卷] 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和AlCl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钢制品接电源的________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________。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________。
a.KCl b.KClO3 c.MnO2 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填“能”或“ 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1)负 4Al2Cl+3e-===Al+7AlCl H2 (2)3
(3)b、d 不能 Fe2O3+6H+===2Fe3++3H2O、Fe+2Fe3+===3Fe2+(或只写Fe+2Fe3+===3Fe2+)
【解析】(1)电镀时,镀件应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结合题中“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可知阴极上的反应式是4Al2Cl+3e-===Al+7AlCl;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反应是水电离出的H+得电子还原为H2。(2)用NaOH溶解铝镀层时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H2是还原产物,当转移6 mol电子时,该反应可得到3 mol还原产物。(3)引发铝粉和Fe2O3粉末反应的助燃剂为KClO3,然后插入镁条,点燃镁条即可使铝热反应发生;混合物中即使含有Fe2O3,Fe2O3溶于酸后生成的Fe3+与反应生成的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再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也不显红色,因此不能证明反应后固体不含Fe2O3。
31. (20分)[ 2025·山东卷] 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___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E中为________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________。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答案】(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防止倒吸 NaOH(合理答案均可)(2)2∶1
(3)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可得分) 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a、d
(4)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加入水,B瓶内压强变大,在长颈漏斗的颈中会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高度保持不变;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D是安全瓶,可防止E中液体倒吸进入C中;装置E是用来吸收未反应完全的H2S或SO2的尾气处理装置,因此E中试剂需用碱溶液,如NaOH溶液。(2) 反应(Ⅰ)×2+反应(Ⅱ)+ 反应(Ⅲ)×3可得该转化过程的总反应:2Na2S+Na2SO3+3SO2===3Na2S2O3,则C瓶中Na2S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2∶1。(3)为减少SO2的损失,装置B中液体最好是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可通过控制滴加浓硫酸的速率来减慢SO2的产生速率从而达到减慢SO2的进入烧瓶C的实验要求;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溶液中的硫全部转化为Na2S2O3,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烧杯、锥形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蒸发皿、试管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4)为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Na2SO4,可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盐酸,以排除溶液中SO(包含S2O与盐酸反应生成的SO),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得出上层清液中是否含有SO的结论,进而做出产品中有无Na2SO4杂质的判断。
32. [ 2025·山东卷] [化学—化学与技术]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给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Fe3+生产重铬酸钾(K2Cr2O7)。工艺流程及相关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由Na2Cr2O7生产K2Cr2O7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冷却结晶析出大量K2Cr2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2Cr2O7母液中加碱液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A主要为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B主要为________(填化学式)。
(4)用热水洗涤固体A,回收的洗涤液转移到母液______(填“Ⅰ”“Ⅱ”或“Ⅲ”)中,既能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最低。
【答案】(1)Na2Cr2O7+2KCl===K2Cr2O7+2NaCl 低温下K2Cr2O7溶解度远小于其他组分,随温度的降低,K2Cr2O7溶解度明显减小(合理即可)
(2)除去Fe3+ (3)NaCl K2Cr2O7 (4)Ⅱ
【解析】(1)利用流程图知向母液Ⅰ(溶质为Na2Cr2O7)中加入KCl(s)固体后得到K2Cr2O7,由此可知由Na2Cr2O7生成K2Cr2O7的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r2O7+2KCl===K2Cr2O7+2NaCl;再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K2Cr2O7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并且低温时溶解度远比其他组分小,将反应后的热溶液降温可使K2Cr2O7结晶析出。(2)pH=4时,Fe3+可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通过过滤可进行固液分离,因此向Na2Cr2O7母液中加碱调节pH=4的目的是除去Fe3+。(3)利用(1)中反应方程式和溶解度曲线知,母液Ⅱ中主要含有NaCl和少量K2Cr2O7,再结合K2Cr2O7在高温时溶解度大可知将母液Ⅱ蒸发浓缩得到固体A应是析出NaCl固体,母液Ⅲ为高温下不饱和的K2Cr2O7溶液,再冷却结晶得到固体B应是K2Cr2O7。(4)洗涤固体A(NaCl)的洗涤液中含有K2Cr2O7,因此将回收液转移到母液Ⅱ中可提高K2Cr2O7的产率,同时降低能耗。
33. [ 2025·山东卷]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石墨烯[如图(a)所示]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如图(b)所示]。
(a)石墨烯结构 (b)氧化石墨烯结构
(1)图(a)中,1号C与相邻C形成σ键的个数为________。
(2)图(b)中,1号C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该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________(填“>”“<”或“=”)图(a)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3)若将图(b)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H2O中,则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2O形成氢键的原子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60),某金属M与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1)3 (2)sp3 < (3)O、H (4)12 M3C60
【解析】(1)由图(a)可知,1号C与另外3个碳原子形成3个σ键。(2)图(b)中1号C与3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共形成4个σ键,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C的杂化方式为sp3;该C与相邻C的键角约为109°28′,图(a)中1号C采取sp2杂化,碳原子间夹角为120°。(3)氧化石墨烯中“—OH”的O可与H2O中的H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OH”的H可与H2O中的O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2O形成氢键的原子有O、H。(4)利用“均摊法”可知该晶胞棱上12个M完全属于该晶胞的M为12×=3,位于晶胞内的9个M完全属于该晶胞,故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12;该晶胞中含有C60的个数为8×+6×=4,因此该晶胞的化学式为M3C60。
34. [ 2025·山东卷]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HCHO+CH3CHOCH2===CHCHO+H2O
(1)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试剂C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溴水 b.银氨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
(3) 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醛基 (2)b、d
(3) +2NaOH +CH3CH===CHCOONa+H2O(配平不作要求)
(4)
【解析】(1)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苯环上直接连有—OH,结合A的结构简式可知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另一取代基为—CH===CH2,—OH与—CH===CH2两个取代基在苯环上的连接方式有邻、间、对3种;利用题中已知,结合合成路线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B中含氧官能团(—CHO)的名称是醛基。
(2)B+C→D的反应为醛基发生氧化反应,溴水与B中的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酸性KMnO4溶液可将苯环上连接的—CH3氧化为—COOH,为防止将—CH3氧化,因此实现B转化为D的反应只能选用具有弱氧化性的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
(3)该物质的酯基是酚羟基与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的,因此1 mol该物质可与2 mol NaOH反应,由此可得反应的方程式。
(4)D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E(结构简式为,F为E发生加聚反应的高聚物,故可得F的结构简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