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2025年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共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45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5年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共篇).docx

上传人:das 2025/5/6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5年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共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5年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共篇) 】是由【da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共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共篇)
篇1: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
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
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方略
吴良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215 222)
摘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化学知识的获取,往往起始于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观察主要包括: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观察化学实验操作,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重复观察、对比观察、背景观察等。教学中,可通过明确观察目的、拟定观察计划、掌握观察方法、边观察边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关键词:实验观察观察内容观察方法培养路径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色,也是化学课堂上最吸引学生的一个教学环节。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或是课外兴趣活动时进行的实验,总能让学生情绪高涨、欲罢不能。然而,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容易对新奇的、有强烈刺激感的现象产生注意并乐在其中,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和任务,陷入观而不察、察而不觉的境地。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认为实验观察只需动动眼睛和鼻子,观察时常常停留在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印象,没有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游离于思维之外的实验观察,必然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化学知识的获取,往往起始于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学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手摸等,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知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事实、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定律及化学模型等的理解。
一、良好观察力及其特征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属于智力技能的范畴,符合智力技能形成的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观察力具有下列特征:
(一)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以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与选择性。它不仅表现为知觉始终围绕着总的观察目标展开,还表现为观察进行过程中总的观察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观察目的越明确、具体,观察就越迅速,观察的效果也越好。
(二)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意知觉。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要做到客观地观察事物与现象,必须自觉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某些定势的消极影响。
(三)精细性
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精细知觉事物,才能发现事物蕴藏的有价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观察的效应。
(四)敏锐性
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一个观察敏锐的人,能够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要特征。观察的敏锐性与精细性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智力品质。
二、化学实验观察的主要内容
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时,不仅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还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因此,观察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在化学实验中,实验对象的各种外部属性(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如颜色变化、状态变化、发光发热),实验装置和操作等,都是需要观察的。










(一)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
对化学实验仪器,要观察其形状、大小、比例、尺寸和构造等;对化学装置,要按照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整体观察,并能迅速找出装置的中心部位,进行重点观察。
(二)观察化学实验操作
主要包括: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仪器的连接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时的步骤和规范操作。
(三)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对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要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和酸碱性等特性;对物质变化,要观察其熔化、溶解、升华、结晶、沉淀、冒出气泡、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燃烧、闪光、发声和爆鸣等现象。
三、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贝弗里奇指出:“观察训练遵循着与其他任何方面的训练相同的原则。首先必须刻苦勤奋,随着实践的增多,行动逐渐变成不知不觉或无意识,遂养成习惯。”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一)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观察与一般感知的区别所在。只有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活动才有清晰、正确的方向。
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如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物体的软、硬、冷、热等,观察时教师只要适时提醒学生即可。对于较复杂的实验现象,教师课前应编写观察提纲(即提出具体的观察目的、观察计划和观察要求)发给学生预习。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拟定观察提纲,以克服观察的盲目性,养成定向观察的习惯。










(二)拟定观察计划
明确了观察目的,就能预见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就应该拟定具体的观察计划,从而能够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有中心地完成观察任务。例如给固体硫加热,粉末状的硫能迅速从固体转变成液体一直到气体,其颜色也迅速发生变化:黄色晶体一深黄色液体一暗褐色液体一褐色液体一橙黄色气体。对于这种快速进行的化学反应,在观察前就应要求学生拟定好观察计划,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表1所示是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的观察计划。
(三)掌握观察方法
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观察方法。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要避免因刺激程度的强弱不同而导致忽略和遗漏。一般来说,应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顺序是:反应前――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在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

即根据实验目的,有选择性地采用定向观察方法,重点观察与实验目的有关的现象。例如镁条的燃烧实验,主要是为了建立“化学变化”的概念,所以观察时除了要能注意到“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现象,更要重点观察“生成一种不同于镁的白色固体”;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则主要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有无变化(即天平指针是否偏转)。











对容易混淆的实验现象应进行对比观察,以获得具体清晰的感性认识。例如,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大小、形状、数量都尽量相同的金属(如镁、锌、铁、铜等),分别放入试管中,然后同时加入相同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把几个试管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学生只要根据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及产生气泡的快慢,很容易就能得出这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

对典型实验和速度较快的实验,可重复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总认为产生的是明亮的火焰。这时可再做一次实验(可教师演示,也可让学生完成),并与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地分辨出“火焰”与“火星”的区别。

在观察过程中,提高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可以降低观察难度,提高观察的效果。例如,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在锥形瓶下面铺一张白纸,可以明显地衬托出溶液与背景颜色的反差,容易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另外,像放大观察(投影观察)、借助仪器观察等,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观察方法。需要提醒的是,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来――用文字、化学术语、数字、计量单位、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图、线图、表格等形式,周密完整、详略有序地对实验观察对象进行描述;同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记录是观察的延续,是对化学实验证据进行有效存储的一种方式。










(四)观察与思考同步
边观察边思考,才能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比如,观察制取氧气实验,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更能促进学生对蕴含在其中的化学原理的深刻认识。
篇2: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而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化学实验的基础。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由四个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本文在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化学实验;观察能力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化学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观察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活动。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也是化学实验的基础。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由四个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一、注意——观察能力的前提
注意可以看成是将有限的人类资源加以延伸、转移和维持认知加工,从而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的目标。注意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观察能力形成的前提之一。长时间的保持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监控自己的理解水平。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培养学生的注意,根据定向内容和观察能力的要求,认识实验的意义。具体要结合每节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出观察目的和观察计划。让学生认识实验的意义,突出实验任务的特征,使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纲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择性观察,边看边记录边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觉观察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自己掌握定向观察提纲,形成有准备的全面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为了突出任务的要求,还需要用实验演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初中化学教材中微观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老师如果能适当增补一些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忆这方面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带进变化莫测的微观世界。










二、保持——对观察过程编码
学习理论认为,保持的活动过程,即复述要实验的信息,以象征或视觉的形式进行编码,把新学的实验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提高保持的效果。教学原则认为,要保证学生的知识充分巩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使他们对实验仪器的安装、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有进一步的认识,既复忆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的教学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在于这一章占全书比重较大,内容较多,难点在于学生难以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让学生实验,实验后让学生小结各类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反应规律,有些学生很难记住电解水时哪个电极产生氢气,如果学生动手做了该实验,便容易记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因为通过实验可验证该气体可以燃烧。以上事例足以说明,学生亲自验证过的知识记得很清楚,记忆起来也不是抽象的,而是能与具体东西联系起来,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使学生记忆能力得到保持。










三、复制——观察能力的实践
学习的子过程——复制表现为,将复制的行为与个体的认知表征对照,反馈能够帮助纠正行为的不足。具体为将实验步骤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练习、正确的实验和自我总结提炼技能。应该指导学生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将观察与操作结合起来。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模仿比说教式的教学更有效。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演示动作,然后复制这些动作模式。如化学课本上的许多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可“下放”给学生做,上讲台做实验的学生,能够提高其他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为了提高复制效果,在学生观察基础上通过抽问检测学生观察是否正确、精细、全面。如抽问:锌和稀硫酸反应有哪些现象?叫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来,学生积极主动地争着回答,如学生在回答中有的`说有气泡放出,不全面、不准确:有的回答有无色气体放出,有氢气放出,把结果与现象混淆。有的答溶液变浑浊,观察不精细,错把小气泡看成沉淀。通过互相补充,结合读书看教材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思考,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动机——观察能力的根本
动机是观察学习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过程。教师要在化学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动机,包括激发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馈等等。教育心理学认为,无论教育观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说白了,就是让学生有强烈的观察兴趣,高高兴兴去做实验。实验,能够对学习动力产生激发作用,教师在化学课上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实验结果使得孩子们又惊又喜。”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一些理论知识,教师要努力让书本上理论知识以感性的形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再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动鲜明、新奇的化学现象,如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气体的生成等,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形成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玉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张建峰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
篇3:浅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启蒙学科,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新颖的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如白纸显色、玻璃棒电灯、烧不坏的布、变色的魔水等实验,使学生进入一种魔幻般的境界,老师再辅之以精彩的讲解,便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以及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作 者:宋爱荣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坨子头中心校,0637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 年,卷(期): “”(5) 分类号:G42 关键词: 
篇4:谈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谈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本文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主要从“自觉观察,指导观察,正确观察,系统观察,深刻观察,认真观察及扩大学生观察范围”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