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是由【【笑】平淡】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湖北省部分市州 2024 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生 物 学
本试卷共 8 页,22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分化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前者发生了分化,后者没有
B.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 蛙的红细胞分裂时形成星射线而非纺锤丝,因此属于无丝分裂
D. 细胞在分裂间期完成 DNA 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表皮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A 错误;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 错误;
C、蛙的红细胞分裂时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因此属于无丝分裂,C 错误;
D、细胞在分裂间期主要完成 DNA 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 正确。
故选 D。
2. 下列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数量较多
B.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小桶中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 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至少需要制作两对染色体模型
1 / 19 : .
D.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只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每只桶中的小球模拟的雌雄配子。进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时,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等。
【详解】A、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细胞数量较多,占的比例较高,A 正
确;
B、进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时,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相等,B 错误;
C、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中,至少需要制作两对染色体模型,因为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自由组合定律至少是两对同源染色体,C 正确;
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常用酒精进行冲洗,D 正确。
故选 B。
3. 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C. 细胞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也可能导致细胞凋亡
D. 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内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此外,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
【详解】A、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A 正确;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可能属于细胞凋亡,也可能为细胞坏死,B 错误;
C、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内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此外,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C 正确;
D、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这是科学家的一大科学研究发现,此外还有自由基学说,D 正确。
故选 B。
4. 孢子减数分裂多见于植物和某些藻类,其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分别相当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小孢子再经过
2 / 19 : .
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包含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的成熟花粉,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小孢子母细胞的一半
B. 孢子减数分裂的特点是减数分裂不直接产生配子
C. 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 8 个精子
D. 某植物的基因型是 AaBb,则其某个胚囊中的 8 个核的基因型有 4 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1 个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 4 个小孢子,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
一半;4 个小孢子经过有丝分裂形成 4 个细胞(体积较大)和 4 个细胞(体积较小),其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4 个体积小的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 8 个精子。
【详解】A、根据题干知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和大孢子母细胞,分别相当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小孢子母
细胞的一半,A 正确;
B、根据题干,孢子减数分裂,大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均先进行减数分裂,再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配子,B 正确;
C、由题意可知,二倍体的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即 1 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
分裂形成 4 个小孢子,小孢子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包含一个营养核和两个精子的成熟花粉,说明 4 个
小孢子再经有丝分裂最终共形成了 8 个精子,C 正确;
D、某植物的基因型是 AaBb,则其某个胚囊中的 8 个核的基因型有 2 种,D 错误。
故选 D。
5.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有紫、红、白三种颜色,分别受 A⁺、A 和 a 控制,其中 A⁺纯合致死,且 A⁺对 A 和
a 为显性,A 对 a 为显性,现有 3 种基因型不同的杂合子(每种基因型个体数相等)组成的种群,随机交
配一代后,紫:红:白的比例为( )
A. 3:3:2 B. 2:3:1 C. 4:3:1 D. 4:4:1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根据 3 个等位基因的相对显隐性关系,其中 A⁺纯合致死,可知基因型为 A+A+不存
在,A +A、A +a 是紫花,AA、Aa 是红花,基因型为 aa 为白花,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现有 3 种基因型不同的杂合子(每种基因型个体数相等)组成的种群,基因型分别是
A+A、A +a、Aa,随机交配的计算方法可采用配子法来计算,配子的概率是 A+:A:a=1:1:1,其中 A⁺纯合致
3 / 19 : .
死,且 A⁺对 A 和 a 为显性,A 对 a 为显性,列表如下:
雌配子
A+ A a
雄配子
A+ A+A+(死亡) A+A(紫) A+a(紫)
A A+A(紫) AA(红) Aa(红)
a A+a(紫) Aa(红) aa(白)
统计可得紫:红:白的比例为 4:3:1,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6. 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存在从深红到白色等一系列颜色,经研究发现该植物花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两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色素使颜色加深,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某深红(AABB)与白色(aabb)亲本杂交,F 1全是中红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的花色共有 5 种
B. 该植物的中红花色个体有 3 种基因型
C. 在自然情况下种植全部 F1,产生的 F2里中红个体占 3/8
D. A 与 a 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但碱基数目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两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色素使颜色加深,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控制该植株的花色的基因型可以含有4 个显性基因、3 个显性基因、2 个显性基因、1 个显性基因,0 个显性基因,
故该植物的花色共有 5 种,A 正确;
BC、分析题意,某深红(AABB)与白色(aabb)亲本杂交,F 1全是红个体,F 1的基因型为 AaBb,由此可知
红色花的基因型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该植物的中红花色个体有 3 种基因型(AAbb、AaBb、aaBB) ,在自
然情况下种植全部 F1,产生的 F2里中红个体占 1/4×1/4+1/2×1/2+1/4×1/4=3/8,BC 正确;
D、A 与 a 是等位基因,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和碱基数目均不一定相同,D 错误。
故选 D。
7. 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作出如下几点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 多对基因可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但一对基因不可能控制多对相对性状
4 / 19 : .
B. 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患遗传病的个体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 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D. 一个密码子不一定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不一定对应一种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与多个性状有关,一个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A错误;
B、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表现正常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错误;
C、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疾病不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有些遗传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才发病,C 错误;
D、一个密码子不一定对应一种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一种氨基酸也不一定对应一种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D 正确。
故选 D。
8. 某二倍体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其翅形性状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用 A 和 a 表示,现有雌性长
翅昆虫和雄性残翅昆虫杂交得 F 1,F 1雌雄个体全为长翅,F 1相互交配得 F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翅形性状中长翅是显性性状
B. 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 ZAZa
C. 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 Z 和 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 F2的性状分离比为雌性长翅:雌性残翅:雄性长翅:雄性残翅=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分析题意,雌性长翅昆虫和雄性残翅昆虫杂交得 F 1,F 1雌雄个体全为长翅,由此可知,该翅
形性状中长翅是显性性状,A 正确;
B、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ZAW 和 ZaZa,则 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 ZAZa,B
正确;
C、若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位于 Z 和 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ZAWA和 ZaZa,则 F1的基因型
5 / 19 : .
为 ZAZa和 ZaWA,均表现为长翅,符合题意,C 正确;
D、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F 1的基因型为 Aa,则 F2的性状分离
比为雌性长翅:雌性残翅:雄性长翅:雄性残翅=3:1:3:1,D 错误。
故选 D。
9.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和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包括其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C. 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
D.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但是不一定都决定性别。
【详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例如人的色盲基因,A 错误;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包括其同源区段上的基因,这就是伴性遗传的特点,B 正确;
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C 错误;
D、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是雌雄配子结合时,D 错误。
故选 B。
10. 下列与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究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B.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各实验组的设置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用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
D. 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 RNA 是 TMV 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