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海洋里徜徉知识 2025/5/6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 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 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 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教育简史》题库及答案一
一、 填空题()
中国教育的起源是—和—的需要。
“教学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韩愈认为构成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是由皇帝亲自对礼部奏名进士进行最后决定性的考试。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所撰。
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近代第一所教会学校是1839年建立的。
—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1905年底,清政府仿效日本,正式设立—,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919年《》出版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李大钊的《—》,开始系统地宣 传马克思主义。
杨贤江的主要教育著作是—和—
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1920年举办的—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起创办人是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做中教,o
1940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确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文化教育的总纲领。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学在官府
越名教而任自烈
民办公助
三、 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J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而有哪些主要见解?
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生产劳动社会生活
2 .《学记》
小篆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殿试
周兴嗣
大学小学
马礼逊学堂
容阂
学部
新青年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新教育大纲》 《教育史ABC》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黄炎培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新民主主义论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分)。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而: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3分)。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 隶主贵族所掌握(2分)。
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教育思想的核心(1分)。“越名教”就是批判和否定 儒家“名教”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 “任自然”的教育主张,让人像自然界万物生长一样, 自然而然的发展(3分)。这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是有积极意义的(2 分)。
民办公助这是革命根据地办学的形式之一(1分),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是家长 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 办学资金(3分),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2分)
三、 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而有哪些主要见解?
颜之推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这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成为后来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重 要材料。(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颜之推指出家庭对于人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因此,他强调要特别重 视家庭教育,而旦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颜之推对家庭中“无教而有爱”的溺爱现 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主张要把爱与教结合起来,父母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要特别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4)要重视“应世经 务”的实学教育,除必读儒家的《五经》之外,还应“涉百家之书”,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5)要 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以上五点各3分)
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
张之洞系统地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所说的中学指传统的中国学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又以三 纲为核心。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是木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传统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和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8分)。这样,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 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能得到统治当局及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 的政策基础(7分)。
四、 论述题()
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春秋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取代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 并逐步夺取了政权,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贵族无暇顾及教育,不论国学或乡学都难于维持,日趋衰落。 官学教育的衰落,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 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原来由官府所垄断的学术开始向民间扩散,造成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的局面。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对人才与文化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既然官方无暇办学,新的教育形式一 —私学也就应运而生(12分),私学的兴起,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它冲破了西周以来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 政治机构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 理论的发展。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突破了西周“六艺”传统,各家各派 自由传授白己的思想观点。私学并无固定的教育场所,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总之,私学的产生和
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13分)。
基本分共5分,凡是回答有离题现象,思路和条理不够清楚,以及阐述偏于简略,均酌情扣分。
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
蔡元培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提出了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 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这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 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6分)。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原则对北大进行改造,采取了整顿 校风、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学体制等措施。 经过蔡元培的整顿,北大改变了以前腐败的风气,开始形成了白由研究学术的风气,北大逐渐走上了现代 大学的轨道(6分)。在论学与术方而,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实为两个名词,应有所区别。学为学理,侧 重于基础理论;术为应用,侧重于应用学科。蔡元培认为学校发展的方向是文理相通,一科之中兼有文、 理两方面。他在当时就看到了文、理相互渗透,主张文、理通科是很可贵的,至今仍有重要价值(4分)。 总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爱 国主义的激情与民主、科学的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 起了重大的作用。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从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制度到教学体制和措施,特别是他的高 等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和合理的因素(6分)。对当今教育的启迪(自己阐发观点,3分)。
基本分共5分,要求同上。
《中国教育简史》题库及答案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
汉代太学教师称为—,学生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是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韩愈的《》,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北宋庆历兴学时,采用胡暧的—为太学法度,以改进太学教学及规章体制。
王守仁提出—的教育目的和—的道德修养原则。
《劝学篇》是—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
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
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和—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92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进行教育行政改革,试行—制。
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和—o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三大文教政策
“三、百、千、千”
生活教育理论
三、 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毛泽东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的?
四、 回答(何题30分。可以二选一)
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而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学在官府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至于止善
博士博士弟子
颜氏家训
5 .师说
苏湖教法
致良知知行合一
张之洞 正人心(或中学为体) 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福建船政学堂
10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允许次序颠倒)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新教育大纲 教育史ABC(允许次序颠倒)
紧张严肃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黄仲舒在应对汉武帝的贤良策间时,提出了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等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
被汉武帝所采纳(4分)。三大文教政策不仅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国封 建社会统治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o
古代最为广泛流行的蒙养教材,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共4分,错 一扣1分)《三字经》相传为宋王应麟作,《百家姓》也作于宋代,《千字文》为南北朝时周兴嗣作,《千家 诗》在明清时广为流传。(共2分,错一扣0. 5分)
陶行知提出(1分)。主要包括三个方而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共3分,缺 一项扣1分)。它是针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封闭式和灌输式)的弊病提出来的(2分)。
三、 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2分)中提出了造就人才的四点纲领:教,养,取,任。(共4分, 各1分)“教”是培养人才,要普遍设学,传授一切有用的知识(1分)。“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 障(管理)措施(1分)。“取”是选拔人才,通过推荐、考核,根据德才的高低录用(1分)。“任”是使用人 才,根据专长给予适当任命,并保持稳定,以便充分发挥作用。
(1分)
1901年和1903年,张之洞会同他人,两次上疏提出废除科举的这一主张(2分)。1905
年,张之洞、袁世凯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以促进学校的广泛发展。清政府不得 不采纳了这一建议,规定从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4分)。存在于中国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 制度,终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科举废除,意味着由封建王朝扶植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体系的 彻底崩溃。以习举业为主的旧式官学及私学犹如树倒瑚狗'散,师生都不得不自寻前程。而对新兴的近代教 育事业来说,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4分)。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1分)中,论述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2分), 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应该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共3分,少一扣1分),具 体说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共3分,少一扣1分)。确定了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教育的基 本性质(1分)。
四、 回答(每题30分。可以二选一)
(基本分共5分,凡是回答有离题现象,思路和条理不够清楚,以及阐述偏于简略,均酌情扣分) 孑L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教育思 想和经验,大多可以追溯到孔子(5分),他对教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 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4分)。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 重视教育(2分)。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2分)。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 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3分)。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 学方法有许多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5分)。总 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
产(4分)。
(基本分共5分,要求同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改革不断兴起,各教育团体纷纷建立,教 育改革实验也纷纷出现(3分)。ti: 1四前后,一些教育社团积极倡导学制改革。1919年和1920年,全国 教育会联合会的两届年会均讨论了学制的改革(3分)。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也研讨 了学制改革问题(2分)。同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学制为主要议题,改革学制 的热潮迅速遍及全国(3分)。1922年,颁布了 “新学制”,亦称“壬戌学制”(2分)。新学制的内容:指导 原则,学制规定了 “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等(2分)。学校系统采用“六三 三"分段的形式,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大学4年至6年(4分)。 新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取消了 大学预科;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4分)。“六三三”学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故一直延续下来(2分)。
《中国教育简史》题库及答案三
一、 填空()
西周时天子所设的大学称为—,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o
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六 经”。
世界上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中国的。
现存的汉代最著名的蒙学识字课本是—o
魏晋南北朝时期,—写的—,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中国人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是《年建立的—o
中国官方主持的留学活动开始于—年,派往国是—o
龚自珍针对旧教育体制大声疾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严复所译—,表达了—的思想。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o
黄埔军校的正式名称是—o
抗大全称是 o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举一反三
学田
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三、简答()
简述韩愈《师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农教育运动。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试比较孟子、苟子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方式上的主要异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辟雍泮官
诗书 礼
鸿都门学
急就篇
颜之推《颜氏家训》
大学小学
1862 京师同文馆
1872 美国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 0.《天演论〉进化论
蔡元培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举一反三
孔子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举一反三”这一成语的由来(3分)强调教学中要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3分)。
学田
学田就是属于学校的田产,开始出现在北宋时期(2分),来源有朝廷直接赐给,地方政府拨款购置, 学校自筹经费购置和民间捐助等(2分)。学校把学田租给附近的农民,收取的田租用作办学的经费(2分)。
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1912年颁布(1分),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
其道德。”(4分)体现了蔡元培的教育观点(1分)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简述韩愈《师说》的主要内容。
韩愈的《师说》,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2分)。(1)关于教师的作用,他认为人没有生而知之 者,谁都会有不解的问题,如果不从师学习,就永远不会弄憧。他以此来论述教师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 指出众人“耻学于师”,就会愚者更愚(5分)o (2)关于教师的任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其次, 教师的任务在于“授业”,再次,教师的任务在于“解惑”。韩愈关于教师任务的概括,是他主张教师在 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5分)o (3)关于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有道者即可为师,“道”是 韩愈择师的根本标准。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道”,就可以为师(3分)。
筒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农教育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积极在工人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北方,最早成立的工人教育机构是长辛店 劳动补习学校,通过教学向工人讲解“劳工神圣”的道理及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念等,为早期北方工人运动 培养了第一批骨干(5分)。在南方,共产党上海支部于1921年在沪西小沙渡开办了劳动补习学校,1922 年11月,毛泽东等人发起成立了湖南工团联合会,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和工人教育(5分)。与此同时,党 把农民教育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广东是农民教育开展最早的地区,1922年到1923年间,彭湃领导海丰 农民运动,创办了 “农民学校”。1926年5月,广东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农村教育决议案》, 实际上成了全国农民教育的具体纲领(5分)。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试比较孟子、苟子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方式上的主要异同。
关于教育作用:孟子和苟子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他们都从对社会和对人两方面来阐述教育的作用。 在论述教育对人的作用问题,孟子和苟子又有所不同。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找回 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心。苟子则从“性恶论”出发,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改 造人的恶的本性,使趋之为善”(13分)。在学习方式上,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孟子的认识论倾向于惟理论, 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过分强调和夸大“思”的作用,其教学思想 更具有内倾性。提出了深选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教亦多术等教学方法。苟子则从性恶论出发, 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在教学思想上,与孟子“内求”的思 路相反,他更强调“外株”,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更侧重于“学二提出了注重“积”、“渐”,闻、见、知、 行的教学认识过程,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等教学原则和方法(12分)。
基本分共5分,凡是回答有离题现象,思路和条理不够清楚,以及阐述偏于简略,均酌情扣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张之洞系统地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所说的中学指传统的中国学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又以三 纲为核心,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传统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和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这样,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 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能得到统治当局及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 基础(14分)。中体西用具体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即德育靠中学,智育 用西学;在学习程序上是“讲西学必先通中学,即中学是必修的基础课,然后再选修相应的西学。这一构 思用心良苦,早期也确实促进了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又造成近代教育很大的先天不足,而旦中 学和西学具有完全不同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不可能和谐共存的,因此也很难按制定者的意愿维护下 去(11分)。
基本分共5分,要求同上。
《中国教育简史》题库及答案四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
“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书。
苏湖教法是—创立的,它的基本形式是—
王充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
王守仁提出—的教育目的和—的道德修养原则。
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一一京师同文馆,名义上隶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实际上由英 国人—操纵,美国传教士—任总教习。
《劝学篇》是—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
幼儿教育机构,清末学制中称为—,1922年学制中称为—o
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和—两种教学方法。此外,—制也开始介绍到 中国。
中央苏区最著名的教育家是—o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豫时孙摩
鸿都门学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