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读书之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八讲 唐宋词的发展历程
王兆鹏
一、唐词
双线发展
一线是敦煌民间词(民间词)
一线是诗客曲子词(文人词)
敦煌词
敦煌民间词,详细产生在唐代什么时期,已经无法确定。这些词原是保留在19敦煌石窟发现的写本上,通过近人的整理,大概有二百首左右。
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杂曲子》,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云谣集》收词30首,艺术上相对成熟,题材内容也比较集中,大多是写爱情婚恋的悲欢离合。其他散见的词作,内容就比较广泛,歌唱边防将士、塞外居民、商人士子、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
由于敦煌民间词不是一时一地的作品,因此题材内容既没有什么限定,体现形式上也没有统一固定的规范原则,艺术上还比较稚嫩,但也别具一种原始素朴的美感。
敦煌词例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瞒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文人词
唐代的诗客曲子词,是指文人诗客尝试写的词作。现存最早的作品,应当是初唐沈佺期等人写的《回波乐》,但这几首词说不上有什么艺术性,形式上与齐言体诗歌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作为最早的文人词,具有一种词体“标本”的意义。
到了盛唐,相传是李白作的《菩萨蛮》和《忆秦娥》词,倒是相称成熟的长短句体,但与否确为李白所作,历来有争议。虽然《忆秦娥》等词确是李白所作,那也只是盛唐时期一种超越时代数十年的特例,不能代表词史的进程,由于他没有呼应者和跟进者,虽然同步的玄宗皇帝李隆基也传有一首词作,但真伪同样难定。
盛唐词
沈佺期【回波乐】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中唐
中唐,文人词曰渐增多,但还是处在试验模仿阶段,习惯于写与齐言体诗相近的词调如《杨柳枝》、《浪淘沙》等。这时最有影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词五首,问世很快就传到曰本,当时嵯峨天皇有唱和之作,曰本填词从此开山。白居易和刘禹锡是唐代诗客中存词最多的两位,也是初次明确标明“依曲拍为句”即依调填词的两位词人。他俩写的五首《忆江南》,是中唐时期艺术上比较成熟的长短句体词。
晚唐
到了晚唐温庭筠手里,词体才宣布成熟。
温庭筠最大的奉献,是定型了词体。在敦煌民间词里,同一词调之词,字句平仄往往不统一,而温庭筠的词,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从而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确立了统一的规范。他还建立了一种抒情范式,以女性为题材,以柔情感伤为基调,以语言的香艳亮丽和意境的精致小巧为审美理想。后来的花间词人都是以他的词为艺术典范,效法他的抒情范式。
二、五代词
两个创作中心:
西蜀
南唐
(唐五代词可概括为
“双线两点” )
西蜀花间词人
西蜀词人,重要是赵崇祚所编《花间集》里收录的十八位词人,习称“花间词人”或“花间词派”。这十八词人是: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和李珣。其实温庭筠和皇甫松是晚唐人,唐代亡国前早就去世,生活年代比五代西蜀词人要早得多。由于温庭筠是西蜀花间词人效法追随的偶像,因此他的词也被收录在《花间集》内,并与其他西蜀词人并称为“花间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