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第五讲挫折应对与意志培养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由【读书之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五讲挫折应对与意志培养公开课获奖课件赛课一等奖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挫折应对
与意志力培养
第六章
一种美国人永不言败的奋斗经历
1833年,借钱经商,但年终破产了,接下来花了才把债还清。
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瓦解,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了
1843年,参与国会大选,落选;
接下来的中,四次参与政治竞选活动,一次成功,三次失败;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不过再次遭遇滑铁卢。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说:“此路艰苦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已,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
一、什么是挫折
挫折就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进下,在实现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三要素
挫折情境
挫折认知
挫折反应
1、挫折情景
指使需要不能满足,目的无法实现的内外障碍和干扰的状态和条件。
这是产生挫折心理的客观原因。包括:外部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内部原因:生理条件、动机冲突、能力与期望的矛盾。
2、挫折认知
挫折认知是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这是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观原因,它直接导致挫折反应或挫折感。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不一样,产生的挫折感也不一样。
举例:假设甲、乙、丙分别是班上的尖子生、中等生和落后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三个同学都考了80分。面对同样的情景,三者的反应会怎样呢?丙肯定非常快乐和满意,由于觉得自已获得了很大进步;乙呢,觉得和自已预料的差不多,因此没有太大的情绪反应;而甲同学呢,会觉得很失败,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很显然,三名同学对同样的分数产生不一样的反应,是由他们对这一成果的看待和评价不一样所导致的。
3、挫折反应(挫折感)
挫折反应是指伴伴随挫折认知,对自已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挫折反应也可称为挫折感。
一般有两种情形:(1)不一样的人对同一挫折的感受不一样(2)同一种人对不一样的挫折反应不一样
在以上三方面当中,挫折认知是主观原因,同步也是挫折产生的关键原因。
举例:男同学的身高——邓小平、潘长江
有些时候,即便是没有挫折情景的发生,而仅仅由于挫折认知的的作用,也也许产生挫折反应。
案例:北大二附院团辅男孩案例
二、大学生常见挫折及反应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