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合集3篇) 】是由【cc】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合集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合集3篇)
篇1: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
8月14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决赛中,杜丽在关键的最后一枪中,击败一路领先的俄罗斯名将加尔金娜,为中国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佳音传开,各地记者蜂拥杜丽的家乡进行采访。在杜丽的父母家中,记者提出要看看杜丽过去获奖的奖杯,奖牌和老照片,居然看不到;杜丽作客新浪网时,为什么反复说她感谢外公和外婆?
原来,在奥运冠军杜丽的背后,有着家庭破裂给她带来的不幸童年,有着她对外公外婆的特殊情感。
208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赶到800公里外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采访,走进了该县公安局家属院2号楼1单元201室杜丽父母的家中。
杜家两居室的屋里被全者挤得凌乱不堪,杜丽父母兴奋得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困顿。
“没什么好说的,杜丽只不过是幸运罢了。”谈及夺冠的女儿,62岁的杜兆祥说得更多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冠军的父母是否太谦虚了。”记者心中感叹着,便提出看一看杜丽过去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其父杜兆祥一愣,旋即说道:“杜丽虽然好胜,但却不爱表现自己,过去的荣誉不能代表什么,她的目标是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她的所有奖杯,奖牌都带走了。”
看看问不出鲜活的幕后新闻,记者走出了杜家。
站在沂源县公安局大门口,一位30岁左右的摩的车主戛然一声停在了记者的面前,说给他100元报料费,带记者去见杜丽的外公和外婆。
76岁的齐登云和74岁的谢家美两位老人热情而激动,在外孙女杜丽夺冠后遭到冷遇的`老人猛然间见到记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先把杜丽珍藏的各种奖杯,奖牌和证书的小木箱打开,让记者翻看其外孙女那半箱荣誉,又抱出杜丽几本各个时期的相册,让记者一睹杜丽的飒爽英姿。
记者惊喜中备感愕然,杜丽的外婆谢家美说:”杜丽是跟着我长大的,她的家庭很不幸福,她的童年太苦了。“
杜丽出生在1982年3月5日。杜丽以前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究其原因,缘于其母亲的一场婚变。
7岁那年春天,正上小学一年级的杜丽一天放学回到家,见母亲正坐在地上哭。她”哇“一声跑过去抱住母亲问原因。母亲告诉她,父亲嫌弃她是个女孩,想再结婚,不要她们娘俩了。
难以想象杜丽幼小的心灵当时是怎样承受这种变故的。
后来,齐元珍和石某离了婚。跟了母亲的杜丽把”石芳芳“改为”齐芳芳“。虽然母亲每月从父亲那里领取生活费,杜丽却从此与父亲陌如路人。
离婚不久,齐元珍调到县食品公司,领着女儿搬到县城的娘家。从此,杜丽在县实验小学读书,长时间吃住在外婆家中。
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了婚,并搬到县公安局家属院。杜兆祥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杜丽对继父不经她同意私自更改自己的姓名异常恼火,曾多次对外公说要改过来。
正在苦恼之时,杜丽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射击培训班。
一个星期天,杜丽闲逛到了县射击培训班。隔着大门,她看到一群和她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举枪练瞄准,立即被吸引了。
当晚,杜丽告诉外婆,她想学射击。外婆做不了主,打电话叫来女儿。齐元珍不同意。正在母女俩争执不下时,齐登云从外面回到了家。他听女儿和外孙女说完,当即拍板道:“我支持芳芳学习射击。”随后,老人给齐元珍分析说,杜丽学习不是太好,即使将来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有建树,让她学习射击,说不定日后还能得奥运冠军哩。
9年后的今日,杜丽外公的预言所幸言中,可想齐登云老人是多么的兴奋啊!
在赴雅典奥运前的6月底,杜丽一个人特意悄悄地回到沂源县外婆家中住了两天。
“这是孩子自那年6月份哭着从沂源去北京后今年第一次回家。“外婆说着话,竟哭了起来。
原来,杜丽获得了亚运3金后,沂源县特意开了表彰大会,并奖励2万元现金。会上,由于杜丽要发言,就把现金递给了同台受表彰的母亲,不料被旁边的杜兆祥拿走。
散会后,杜丽问继父要2万元现金,杜兆祥不给,说当年她上市体校曾给她过4000元学费。杜丽说你当年只给了3900元,还想让我给你打欠条,我早还你了。杜兆祥无奈只好把钱交给了杜丽,却窝了一肚子气。
杜丽让外婆把2万元钱代自己存下并保管后,临走的前一天,她和舅家表妹一起特意到母亲家告别。那天,天气很热,杜丽顺手把空调打开。一边的杜兆祥见状说:”开空调要用电,电是钱买来的。“
”用不了几个钱。”杜丽说。“一分钱也是***挣来的!”杜兆祥说。
杜丽不再说话。杜兆祥自己炒了盘花生米,猛喝了半瓶白酒后,开始骂杜丽和她母亲,内容不堪入耳。齐元珍劝了几句,招来杜兆祥一顿毒打。杜丽上前帮忙,也被打。闻讯赶来的杜丽的舅和姨们制止了施暴的杜兆祥,杜丽和母亲回到了外婆家。
第二天上午,杜丽临走前,想起了金牌仍在杜兆祥家,就让舅舅和母亲去取。不料门锁已被杜兆祥换下。
杜丽情急之下报了警。亚运冠军的金牌被藏不是小事,沂源县公安局局长在劝说杜兆祥无效的情况下,动用了3位消防兵,架起云梯破窗而入帮杜丽取出了金牌。
那次,杜丽走得很伤心,一路哭哭啼啼,以至于春节也没有回家过年。赴雅典参加奥运会前,,杜丽回到沂源后没有再登杜兆祥的门,并劝母亲与杜离婚,想把自己的姓名改过来,但遭到母亲的拒绝。最后,杜丽向母亲提出:“如果我得了冠军后,你一定要到外婆家来庆贺。”
事实上,8月14日下午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开赛前,齐元珍不愿回母亲家,而是和当地记者在杜家观看了比赛。杜丽夺得首金后,淄博市及沂源县的领导到杜丽家庆贺,被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领到了杜兆祥家。随即,当地企业赠送的壁挂彩电,电脑及国际直播电话也都送给了杜兆祥。杜兆祥面对央视记者侃侃而谈,很是风光。
不料,远在雅典的杜丽通过央视第4频道看到这一切后,立即把电话打给外公家,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当得知原因后,杜丽又把电话打给启蒙教练周士兵表示不满。
“杜丽自小就敢恨敢爱。”采访快结束时,谈及外孙女杜丽的性格,齐登云老人如是说。是的,有恨才有爱,敢爱敢恨真英雄。杜丽,这位奥运冠军,她的童年遭遇不幸比别人更多,所以她的成功更令人深思,更令人佩服!
篇2:劳丽诗从奥运冠军到淘宝卖家的故事
9月19日,阿里集团在纽交所上市,她作为阿里集团上市敲钟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当媒体追问她,是如何看待自己从奥运冠军到淘宝店主再到阿里上市敲钟人的华美蜕变的?她从容回答说,这些得益于我在低谷期的磨砺和沉淀。
她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家庭里。5岁时,她的哥哥在业余体校学跳水,母亲每天带着她接送哥哥去体校训练。她被跳水训练的弹网吸引住了,趁大家在跳台训练时,她一个人溜上了网。她的大胆和良好的协调性令教练认定她是个跳水的好苗子,在教练的动员下,她加入了业余体校正式学跳水。由于训练的艰苦,她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之后她却打了退堂鼓。在母亲的劝导下她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是4年,也正是这4年光阴磨砺了她的意志和斗志。
9岁那年,她参加湛江市运动会,比赛当天她发了高烧,母亲劝她退出比赛,可是一想到每一次的比赛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她还是顶住身体的病痛坚持参加比赛。这一次的坚持,令她拿到了跳水运动的第一个冠军。随后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劲头,她从市队跳到省队、国家队,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界崭露头角。
接着,她夺得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站女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加拿大站10米跳台冠军,美国站10米跳台双人冠军,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亚军,世界杯跳水赛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冠军……那时的她可谓所向披靡,她一路向奥运会的目标前进着。
正当她意气风发向奥运冲刺时,她的状态却一路下滑。她的身体频繁出现伤病,在一系列的世界大赛相继失手,她内心失落、绝望、消沉。当领队告诉她:你缺的并不是实力,只要你做回自己。她恍然大悟,加强了大量的训练,终于恢复了自信,这一年,她站到了奥运会的跳台上,并获得了10米双人跳台金牌。
然而,所有的辉煌却在17岁这年戛然而止。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想过退役,可是跳水运动曾是她的`梦想,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清晰地前往渴盼的所在,自己渴盼的又是什么呢?当有人问她会什么,她可以回答“会跳水”,那么十年后呢,她还能理直气壮地回答吗?她的内心仿佛燃着焦热之油,烈火一点,瞬间就能燃尽。
夏末初秋,空气有清凉的味道。她经过一座寺庙,一株巨大的粉红色的菩提花绽放在眼前,夕阳斜落在菩提花挺拔的苞叶和花瓣上,四周泛起金黄的光芒。一个中年女人经过菩提树下,惊异道:“往年这花树只能开10个花球,今年竟然开出了30多个花球,世事真是有多种可能啊。”中年女人的话令她陷入了沉思,她一直以为梦想只能有一个,原来,只要有一颗向往的心,菩提花便会迸发出热情,绽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光芒。那么,梦想也能如菩提花开一般,拥有多变的光芒?这一刻,她的心顿时澄清如水。
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选择了退役,并回中山大学继续本科学业。,她进入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任主任科员职务,从此踏上一个全新的公益领域。稳定的工作却带给她思考,她不喜欢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时,她提出辞职,成了一个没有组织的人。亲戚朋友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惋惜,她却告诉自己静下来,听从心的指引,待沉淀之后去改变以后的人生,抛开荣誉的光环,踏踏实实做事,无所畏惧迎接风雨和未来的人生。
她坚决告别了以前的光辉岁月开起了淘宝店,她挑选了自己一直钟爱的木雕和手串饰品项目,成为职业淘宝店主。她专注于店面装修、进货验收、找模特拍摄货品等细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的淘宝小店慢慢走向了正轨,她就是前跳水奥运冠军劳丽诗。
209月19号,阿里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邀请8名普通客户敲响开市钟,劳丽诗就是其中一个敲钟人,当记者问她为何会选择辞职开淘宝店时,她笑着说,真正的成功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为了追求梦想放下身段,当我们感到迷惘时,在心灵养一朵菩提花,积蓄养分,静静等待一朵属于自己的菩提花开。
篇3:最美中学语文老师刘丽娜令人感动的故事
我叫刘丽娜,是闻喜县实验中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说普通是教学是一个平凡的工作,琐碎重复,不会有惊人的壮举,也谈不上深刻美丽, 但教师又是影响很深远的的职业,因为它是与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学生打交道,用心去干,可能会让一个很平凡的学生焕发光彩,用爱去教,可以让自己在成长中享受到生命的愉悦。这样的感觉都源于我在教学中的四点感受。
感受一:我是放不下学生的。
从教以来,我走过多个学校,从偏远山区阳隅初中到贫困乡镇薛店初中,再加入县城大校实验中学。
我们实验中学是2007年新建的全县最大的一所寄宿制学校,在校师生近3000人,县领导、局领导十分重视,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省市检查接连不断,但开学初,学校工程有一部分尚未完工——教室没有门窗,地面上到处是水泥印,为了给学生一个整洁的入学环境,我找工具进行清理,用破瓷砖扣水泥、拿抹布抹地板、一个人摆桌凳、迎学生。入学结束后便开始了上操、上课、吃饭、住宿等一条龙的全程全面管理,学校规定细,要求严,班主任劳动强度特别大,从来都是伴着星辰走进教室 ,踏着月光十一点才回到宿舍,轮到值班更是熬到两、三点,那段日子,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苦和累,腿也站肿了,脚也变跛了,常常查完宿舍回到公寓,饭热了还没吃,一躺下便睡着了,眼一睁就天亮了。高强度的劳动,身体是吃不消的,不到一个月,我出现了短暂性失声,没有了声音,无法上课无法交流,我只能一个人在公寓偷偷流泪,当我鼓起勇气站到校长面前时,未语泪先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学校初建,我们都象长征一样在出征,要坚持……”,看着疲惫的校长,我把一切话都咽了回去,决定同甘共苦干下去。
2008年,因学校工作需要我接过了49、50两个实验班的语文兼49班的班主任的工作,同时被任命为校团支部书记,并负责创建学校广播站。工作量成倍地加重,我深深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一直到12点,跟操、早读、备课、教研、批改……中午又开始挑选广播员、编辑,审定广播稿、上自习、查宿舍,经常忙到晚上10点,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我忙得晕头转向,只好把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做一项画一项,同事见了我都问:“这么忙,不头疼?”我只能苦笑,其实我根本没有时间头疼。
这样的日子虽然忙碌,但也安定。11月19日4岁的孩子在家玩耍时被平车砸伤,不幸骨折住院,更令我身心疲惫,期末在即,教学任务加重,学生压力很大,班级工作更加繁杂,我每天骑车在医院与学校来回奔波,照顾孩子担心学生,到校上课又惦念孩子,过了半个月,医生建议孩子回家疗养,就在丈夫找车,婆婆收拾东西时,我接到“防震减灾”征文电话,急急忙忙往学校赶,就在这时儿子找我时摔倒了,造成了二次骨折。当我听着孩子胳膊拉断重新接骨时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在手术室门外泪流满面,孩子再次住院,面对婆婆和丈夫的埋怨,看着孩子疼痛难忍的泪眼,我每天晚上做梦不断,我思前想后哭着给校长打电话说,我想暂停班主任工作,尽尽做母亲的职责。这次校长批准了但挂了电话,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已经很难跟这群孩子分开了。第二天6点,我又按时来到了操场。
孩子病好后,我觉得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也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从2009年起,因与丈夫工作不在一起,我开始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上学,为了当好老师与母亲的双重角色,我每天都像充满电的车,不停点地忙碌着,把备课、批改、修改征文,带回家里放在晚上孩子睡着后完成,一批就是两三个钟头,一改就是几个深夜。一年下来,我戴上了眼镜,而且度数快速递增,现在已增至650度。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那么忙碌,那年全县统考,我所带的49班取得了语文均分107分,优秀率100%的佳绩,令我欣慰。
而今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我在最艰苦最煎熬的时候,在挑战身体极限的时候,就算透支健康,还是选择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坚守?我觉得是爱,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热爱,对朝夕相伴孩子的喜爱,平时感受不深,抉择时难以割舍,虽然苦过累过,哑过哭过但从没有真正想离开过放弃过。
感受二:换位思考,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在教学中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需要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怎么去做?”为了孩子,我倾注心血做了我能想到的一切。
杨赫是我2012年所带的一名初三学生,家中有四个孩子,家庭负担较重,孩子优秀,一心想为父母争光,整天眉头紧锁,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几次考试数学成绩都在80分上下,数学老师很着急,孩子也没了自信,作为班主任,我很矛盾,关注太多怕增加负担,不问又不忍心孩子愁眉苦脸,为此我让孩子写下详细的试卷分析,针对做题失误处进行追问,从审题时听讲时的心理,练习时的迁移能力……全面的了解,透彻的分析后,对症指导,杨赫慢慢找到了感觉,数学逐渐恢复了状态。
二模考试前一晚,我在查宿舍时发现杨赫正在发高烧,当时已快11点,我立即打电话叫来丈夫,一同骑车带着杨赫,把医疗所的门叫开,自己付钱给杨赫打了针,买了药,等把杨赫送回宿舍,回到家时已经12点了,看着独自在家熟睡的儿子,望着疲惫的丈夫,我愧疚地说:“你是了解我的,学生不好,我一晚都睡不着。”丈夫苦笑着对我说:“别说了,快喝药,明天还要监考一天呢。”我才想起,自己早上也在感冒发烧,一忙起来一天都没有吃药。